南謹交到了一個朋友心情大好,對尚善溪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帶著她參觀了他的書房,這個時代還是竹簡,所以滿書櫃都是卷著的竹卷書,整個書房飄蕩著竹香,格外清新。
南謹點上蠟燭,拿出一堆他收藏的好書,基本上都是軍事用書。亂世時代,軍事用書比較流行,基本上胸懷大誌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看過一些軍事用書。諸葛亮之所以如此聰明也是因為對這些書研究的很透徹了,並且還自己寫了些這方麵的書。
尚善溪喜歡旅遊,所以對一些地方的曆史還是挺有興趣的,當南謹主動找她聊起這些話題並津津有味的說著的時候,她也並未打斷,隻是認真聆聽著。雖然她聽說書人說過一點玉國的曆史,但具體的還不是很了解,南謹一看就是讀書人,她偶爾有不懂的也會向他提提問,這樣對這個世界了解的透徹,才能更方便她以後生存下去。南謹見尚善溪並不厭煩,反而積極的提問題,他高興極了,覺得找到了知音,更起勁的說了起來。
“賊將劉雲,忘恩負義,若有機會,我定報效玉國,鏟除劉雲的賊黨,收複我玉國失地,重振大玉王朝!”
南謹的豪言壯誌在尚善溪耳裏飄過卻沒有飄進她的心裏,尚善溪腦子裏全部在想當時玉國的情況。玉國前皇帝是現皇帝的哥哥,得昏庸到什麼程度,導致兩大主力將軍造反奪軍權駐守邊疆誓死不回朝廷,並且,這個劉雲又是怎麼得民心的?按道理說反朝廷這種事在百姓看來大逆不道,總不可能琉州地區的所有百姓都放棄玉源皇帝,默認劉雲為新主吧。
“這不合理……”
尚善溪默默的自言自語被南謹聽見了,南謹好奇的問:“尚兄,怎麼不合理了?”
“北上的百姓都接納劉雲的自封刺史了嗎?”
南謹思考了一下:“算不上全部,當時的反對聲很大,不得不說劉雲當時得民心的小手段做的不錯,半年內大部分百姓就已接受現狀,覺得隻要自己沒有損失誰做主都一樣。”
“意思是,還是有一部分百姓時刻謹記自己是玉國子民的?”
“可以這麼說,因為琉國現在的探子都是原北上的百姓。”
尚善溪一笑:“那也不是沒有辦法的嘛。”
“尚兄何意?”南謹有些小驚訝,“莫非尚兄有良策?”
回顧了一下孫子兵法,尚善溪對南謹說道:“失民心者失天下,既然被說服的百姓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何不用同樣的方式再把百姓勸回來呢?是他劉雲先忘恩負義做著大逆不道的行為,玉國也有幾百年曆史,北上地帶早已是我們玉國的子民了,我們去‘取’這叫名正言順,你想象於情於理百姓會向著誰?再說了,不是還有一群忠誠於玉國的百姓嗎?他們是這場戰爭的定時炸彈,是很好的資源,就要看我們如何利用。”
南謹的眼神裏頓時閃出一點光,用期待的語氣問道:“尚兄想如何利用?”
尚善溪一時也說到了興頭上,沒想過她今日這番話會給她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而對於現在的她來說,這種聊天式的討論簡直就像是看了一部懸疑劇,然後和朋友們討論劇情一樣,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就處在一個她分析的“劇情”中。
“探子既然能報信到玉國,那證明三點:一,目前琉國對百姓還是挺信任的,可能是過了這麼久了,也沒什麼事發生,所以讓他們有所放鬆警惕,通商方麵看管鬆了些。二,琉國對百姓的信任更多的來源於百姓對琉國的信任,因為表麵看來大家都早已接受這個事實了,所以琉國現在的百姓一定很多都很信任琉國。三,也是我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那僅存的一點玉民勢力在群眾中隱藏的很好,至少從表麵中看不出什麼,如果真的看出什麼來了琉國也許會閉關鎖國不讓百姓出去。所以我們可以暫且不用擔心玉民的安危,也不要派人保護或頻繁聯係探子,這樣會打草驚蛇。”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