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貨幣危機之下的“貿易保護”之爭(7)(2 / 2)

張向晨說,美國的這一做法違反了世貿成員間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對於美國辯稱其措施符合世貿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的說法,中方也表示強烈反對,因為相關問題與該協定沒有關係。

張向晨強烈要求美方改變這種損害多邊貿易體製的歧視性做法,避免在全球危機的關鍵時候向外界發出錯誤的信號,兌現其多次在世貿組織和20國集團峰會上做出的抵製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

金融危機讓貿易保護主義再次卷土重來。各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反複呼籲反對貿易保護,但情況並不樂觀,西方國家的言行不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做法讓自由貿易麵臨著挑戰。美國經濟刺激計劃包含“購買美國貨”條款,印度封殺中國玩具,英國要將工作機會留給本國工人,法國要把汽車工業班師國內等,這些現象正讓處於低穀的世界經濟大幅衰退。

中國駐WTO特命全權大使孫振宇就中國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從多個方位闡述了他個人的看法和觀點。

孫振宇說,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他感到無比的壓力。金融危機從西方開始,很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都是這場危機的受害者。從股市來看,發展中國家受影響的嚴重程度比發達國家更大。而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出口市場的萎縮。出口占我國GDP的比重很大,這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孫振宇一方麵對出現的種種貿易保護主義提出了冷靜的看法。他說很難評判現在的貿易保護比過去更嚴重。就現實看來,受國內利益集團的壓力,各國某些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是難免的。嚴格來講,不少貿易保護措施並沒有完全違反WTO規則,比如美國的“購買美國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采購協議的限製,我們也很難去WTO告他們。印度、巴西把關稅提高也沒有違反WTO的規定,因為他們的實施關稅和他們所承諾的約束關稅之間還有一定空間,隻是在約束關稅以內把實施關稅提高。所以,隻能說從道德層麵來講,這些措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後很可能導致在WTO規則的框架內打一場貿易戰。

另一方麵,麵對世界各國出台的貿易保護政策,孫振宇不希望中國在這個時候也出台相對應的涉嫌貿易保護政策進行“以牙還牙”的報複,他說,溫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已經明確了中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相反中國這個時候應該以具體行動來拒絕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也正在這樣做的。商務部陳德銘部長率領龐大的采購團赴歐,就釋放了很重要的信息。在美國大力提倡購買美國貨時,中國去買歐洲貨,說明了中國市場是開放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不會改變。這是中國采購團和投資團第一次赴歐,因為中歐貿易順差很大,這對於改善貿易平衡有幫助。同時也是著眼於長遠考慮,比如跟瑞士簽的4億美元,其中有一項是從瑞士引進技術改善太湖水汙染,這個合作一旦啟動,就不是一兩筆生意,而要延續很多年。

孫振宇在談到中國如何正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的傷害時,他對於中國出口企業的未來發展給出建議,他說我國的出口貿易重心應該逐漸轉向新興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的出口份額。對於出口型企業本身來說最重要的是改變“薄利多銷”的觀念,不能總是靠低價來占領市場,要靠品質、技術含量來占領市場。企業要勇於並善於通過技術創新賺大頭。過去我國企業之間的低價競爭已經讓我們蒙受了很大的損失。政府鼓勵貿易多元化,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對外貿易受進出口商品結構的限製。中國和歐美日的貿易占中國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就是因為雙方的商品有很強的互補性。我們跟發展中國家貿易潛力也很大,中國的一些技術、設備很適合發展中國家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他們也有很多我們需要的原材料、能源等。中國將鼓勵企業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地靈活轉換進出口渠道。

孫振宇說,通過保護主義政策,以高昂的代價扶持不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可能在短期內有利於某些產業的發展,但從長遠看並不具備實用性,因為這會損害更大部分人的福利水平。應該把財力和物力放在發展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上,逐步淘汰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這曆來是國際貿易中必須要遵循的客觀規律。

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一個共同的公正的開放市場,需要各經濟體發揮彼此的比較優勢。世界各國應該繼續采取積極穩定的經濟政策,擴大內需,增加就業。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貿易保護主義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片麵的貿易保護主義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所以中國堅決不要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堅決抵製和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