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為何麵對大好市場機會卻顯得力不從心?

市場占有率在急劇提升,銷售額在快速增長,為何利潤卻穩步不前或持續下降?

員工越來越多,為何效率卻越來越低?

為何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方能推動?

為何下屬總不能像自己想像的那樣處理好事情,哪怕就一件呢?

為何部門各自為政,協調成為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呢?

標準是企業員工的共同語言與行為準則,當企業步入快速成長期,需要全體員工協同作戰的時候,標準的價值日益突現,管理標準化的建設亦成企業的管理要項。為此,作為一個企業能不能在市場競爭當中取勝,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企業的標準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場競爭當中發揮作用,這決定標準化在企業中的地位和存在價值。企業標準化在企業裏有多方麵的作用,那麼在市場競爭這個問題上標準化能起作用嗎?能起什麼作用呢?

如果就市場競爭而論,標準化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能夠“贏得市場競爭”。當然並不是企業一開展標準化就能贏得市場競爭,標準化沒那麼靈,但是如果把標準化工作做好了,確實能贏得市場競爭。標準化工作應該怎麼做才算做好呢?這個不好一概而論,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標準化要一步一步的跟著企業的市場運作來轉,一直轉到這個角度,登上製高點,這才能體現出標準化的作用和價值。企業在發展中都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要拋棄計劃經濟體製下遺留的種種弊端,每個企業都要從自身的情況出發,通過創新開辟自己的道路。標準化要贏得競爭,就必須創新。企業標準化不能再走老路了,創新才有出路。企業標準化不能孤軍奮戰,要同各部門協作配合、互相支持,發揮整體係統功能。

標準化管理,決定企業興衰的競爭砝碼,事實證明,產品的質量標準是企業標準化的前提,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前提呢?就是說製定好產品標準,這是企業標準化要做好的關鍵。

市場競爭也可以說是爭奪顧客的競爭,顧客倒向誰,誰就成功,顧客拋棄誰,誰就失敗,因此才有“顧客才是上帝”的這種理論。真誠對待顧客,是每個公司贏得顧客忠誠度的核心理念。山姆沃爾頓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談到沃爾瑪的成功秘訣,那就是尊重顧客,一切為顧客考慮。因此,沒有顧客的忠誠度,就沒有生存權。隻有得到全球用戶的忠誠度,才能換取全球的美譽;隻有擁有全球的美譽,才能參與新經濟時代的競爭,否則事倍功半。因此,贏得顧客就是公司運營中如何盈利的一個所要達到的目的。

為此,很多企業用各種方式抓質量、促質量。那麼情況怎麼樣呢?就高合格率,這樣做錯了嗎?沒錯,這是企業始終要堅持的質量管理的方式。錯就錯在判定是否合格的標準上。產品質量符合標準,那麼標準是不是符合市場呢?是不是符合顧客要求呢?許多標準問題就出在它不符合市場、不符合顧客的要求,是主觀上製定的一個標準,然後把它作為目標去攻,攻了個合格品,最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根據這樣的標準生產的合格品,可以說毫無意義。

全麵質量管理的提出,可以說是給標準化管理的一個有力補充,而所有的企業都必須用市場眼光認真審視自己所製定的產品標準,我們整天在那裏監督、檢查、考核,圍著一個焦點,就是產品是否符合標準,但是很少去研究,這個標準符合市場嗎?符合顧客的要求嗎?我們在這些方麵下的功夫不夠,這是真正的症結所在。

然而,企業的市場出現問題,標準的問題又出在哪呢?標準的問題出在由誰給質量下定義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計劃經濟年代是由政府下定義或企業自己來定義,企業生產的產品,隻要符合政府定義的質量標準,就算合格品,企業就算100%完成了任務;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質量標準是由顧客定義的,不符合顧客要求的產品,不管符合什麼標準,顧客一概不認可。這個問題的焦點就在於標準規定的質量是不是由顧客定義的,從前製定的標準本質上不是由顧客定義的。因為沒經過那樣的程序,沒反映顧客的要求。許多企業製定標準時可能曾經考慮過顧客要求,甚至進行過市場調研,但不徹底,企業的定義和顧客定義之間有差距,差距越大產品越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