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是失敗又是開始(2 / 2)

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段芝貴、陸建章、李純、李長泰、鮑貴卿、陳光遠、王占元、田中玉等256名學生選擇了去廣州。李毅看好的學生大多都選擇了去廣州這讓他很欣慰,李毅在天津待了一年也並不是一無所成,至少這些學生還是很讓他欣慰。

這批學生嚴格來說隻能算是他的第二批學生,第一批學生已經全部進入了軍隊的中高層,新軍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是一支年輕的軍隊,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年輕的軍隊了,軍官平均年齡不超過25歲,這在世界軍事史上還是沒有過的。

1888年8月10日李毅率領著第五師從陸上感到了江蘇南京,江浙等地早就被李忠的鬼影會現在的秘密警察部隊牢牢控製,他根本就沒有計劃過要拿新軍全部撤離廣州,要不是為了給世界製造一個史上最強大的經濟危機,他根本沒必要這麼妥協。

李毅相信清政府需要廣州的資金支持,鑄幣計劃還要一年才會結束,按規定清政府還會有幾十億資金分配,這樣給清政府留出江蘇以北的九個省,再加上每年給他們幾億元的經費相信清政府也不敢真的撕破臉,現在全國的經濟都被自己控製,他們隻要還能得到一些資金,就絕不敢撕破臉,更不敢把李毅的經濟危機計劃對外宣布。

雖然李毅已經控製了全國的絕大部分地區,但是卻隻控製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清國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山東、直隸兩省人口就達到了一個億。人口不是很多正好是一個發展南方,穩固南方的好機會。

八月十一日,李毅下令朱利安第五師駐守江蘇,左龍第一師駐守湖北,左寶貴任第二師駐守安徽、葛振亮任第三師駐守四川、成思軍任第四師駐守雲南。段海濤特戰隊,十個新兵訓練師全部回到廣東。

這次換防雖然受到了清政府的激烈抨擊反對,但是李毅卻絲毫不受影響。他發動報紙輿論與清政府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戰,老百姓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現在南方生活越來越好,尤其是廣東,在廣東幹一個月比在北方幹一年都賺得多。

輿論戰一開始,腦子靈活的百姓就知道北方的改革要停滯了,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北方百姓向南方遷移。南方政府也都做好了準備,來多少收多少,進行妥善安置,絕沒有受餓露宿街頭的現象發生,1889年年初北方就有超過五百萬的移民遷往了南方。

李毅在南京逗留了半個多月,好好做了一番計劃,才離開南京前往廣州。本來李毅計劃先去上海跟李忠見一麵的,可是李忠卻沒有時間,因為他在訓練五十萬警察部隊,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見麵,並要求李毅批準讓他從軍事委員會中辭職,自由軍副司令員辭職。李忠沒有過多的解釋,隻說明年就讓他明白一切,對自己的好兄弟李毅也沒多想就直接從南京坐船遷往了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