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升華——個人成長分析
文學走廊
作者:藍潔
我出生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父母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人。爸爸雖然性格內向少言寡語,但我從爸爸嚴謹的處事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中獲益頗多,媽媽更是我學習和模仿的好榜樣,在我眼中媽媽擔任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成功的,她是好媽媽、好妻子同時也是好女兒。
在我上小學以前,家裏的經濟條件雖然比較拮據,但是我的童年依然是幸福快樂的。在我出生的當天,奶奶不滿意媽媽生的是女孩兒就收拾包袱回老家了,也因為我是一個女孩的關係爸爸媽媽受到了奶奶家許多不公正的待遇。雖然爸爸媽媽對奶奶的做法也有頗有不滿,但從未過多的抱怨。他們努力的工作、生活,他們愛我、嗬護我、把我當小公主一樣心疼我。在我上幼兒園以前媽媽辭去工作在家照顧我,家計的重擔自然落在了爸爸一個人的肩上,媽媽為了給我補給營養從他們自己的夥食費中扣下錢給我訂牛奶、煲骨頭湯,而他們自己卻難得吃一次肉。爸爸長期工作壓力大加上營養不良常常在上班的時候昏倒,那時候家裏就隻剩我還是白白胖胖的,爸爸和媽媽都因操勞過度瘦得隻剩下皮包骨頭。後來長大後媽媽跟我說小時候那段辛苦的日子也從未有過抱怨,她說這麼辛苦的日子都挺過來了,以後就會越過越好了,隻要家人都在一起健康安好就是最大的安慰。我受媽媽的影響很深,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都是從媽媽身上學到的。
從我上幼兒園後媽媽就工作了,放暑假時因為爸爸媽媽都不在家,白天的時候我常出去跟院裏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快上小學那年我認識了一個小男生,他常到我家玩還教我偷爸媽的錢到院子裏的小賣部買零食吃。就這樣我染上了偷錢的壞毛病,雖然每次偷的是小錢,但偷的錢積少成多,終於有一次被媽媽發現了,那次媽媽氣得狠狠的打了我一頓又罰我跪了一下午。我當時非常的害怕,因為從未見媽媽發過那麼大的火。我以為媽媽會像我從前犯錯那樣得跟我說教好幾天,卻沒想到當天晚上媽媽拿了個皮夾說要給我,裏麵是挺厚的一疊錢,全是2塊一張的。我當時訝異極了,媽媽說這錢就交給我了,自己計劃著花,她不會過問,因為她依然相信我,相信我還是一個好孩子。我當時難過的哭了,我是那麼的內疚,沒想到我犯了媽媽最討厭的錯媽媽還是信任我。這件事我至今印象深刻,我非常感謝媽媽當初仍然信任我,也非常讚同媽媽這種教育方式,試想如果當時媽媽對我的懲罰過當,沒準我到現在還沒改掉小偷小摸的壞毛病。長大後解除心理學,每當看到“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想到小時候的這件事了,是媽媽對我的積極期望和信任讓我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雖然媽媽沒學過心理學,但我覺得她甚至比一些教育專家還厲害。後來我上研究生後心理學專業課一直理解和掌握得比較好,我想跟媽媽從小對我的培養和教育是分不開的。
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一直不是壓迫式教育,從二年級開始就不再替我檢查作業,這培養了我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我的學習一直不錯,小學、初中、高中都是班裏的佼佼者。後來上了大學,第一次離家到重慶,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新鮮的,從未戀愛過的我在大學的時候戀愛了,初戀男友是班裏的同班同學,但這場戀愛談得很不順利,由於第三者的從中攪和使我和當時的男朋友在分開後還一直被後續的誤會折磨得身心疲憊。而從中攪和的人竟然是我的室友,也同樣是我的同班同學。大二那一年因為這事兒我心情非常的低落,總感覺學校那麼大我卻無處可逃,不管在教室還是在寢室我都不得不麵對我不想看到的人。當時學校心理健康中心要采集學生的心理量表,我的測試結果是輕度抑鬱。看到這個結果我有些驚訝,從來都是樂天派的我什麼時候竟然和抑鬱沾上邊了?!難道我就這樣消沉下去嗎?每天不停的逃避不想看到的人、不想麵對的事?逃避能解決問題嗎?當時這些問題反複在我腦海中出現。經過兩天的思考,我決定麵對問題。我要向當事人問清楚,隻有這樣,誤會才能消除,我的心病才會好。於是我主動找前任男友問清楚情況,他非常訝異我會來找他談,但除了訝異外更多的是高興,他說其實他也想跟我說明情況並不是外界謠傳的那樣,但始終沒有鼓起勇氣麵對。隨著誤會的消除我的心情也漸漸晴朗,處理好了關係,我和之前的男朋友再也不會因為見麵而覺得尷尬。至於寢室的室友,也許她覺得羞於麵對我,之後在寢室住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隨著事情的水落石出我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不再像以前那樣看到她就覺得心情不好,而是很從容自然做自己的事情,她已經不能左右我的心情了。這是我在離開家以後第一次遇到的棘手問題,大二那年也是至今為止讓我覺得最痛苦最難熬的一年,但在那一年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女成長為一個能獨立處理社交矛盾的成年人,那一年,我成熟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