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話 淩波往事(1 / 2)

“若說全京州這最大最有名的勾欄院,那可不得不說這挽香樓!挽香樓,在座各位可沒有不知曉的吧?就那夕靖門朝東走,哎,那七層寶樓就是了!……上回我搭著一位貴人的東風進裏頭瞧了一圈兒,真個銷金窟喲……”

……

而此時,全京州l流香綺豔的所在——

足七層的挽香樓回廊縈紆,廊間盡是雕梁畫屏、柔紗幔帳,空中則有軟紗交結如彩雲飛舞。在一樓的正中,搭設了一方形戲台,這便是那些花魁紅倌一曲紅綃、名聲大噪之處了。再觀其廊上看客,肆意玩笑,觥籌杯對,玉麵少年爭纏頭,執手相顧豈真心。

“呼——”淩亭掏了掏耳朵,心中感歎果然還是後堂清靜。這才酉時三刻,挽香樓便鼓噪樂響、絲竹靡靡。下三樓的堂座兒都已經滿了,還有幾個無賴小子為了爭個先後在底下鬧將起來,隻差沒當堂扭打起來!

嘁……為著個楚纖纖,竟跟幾輩子沒見過女人似的。淩亭在心底嗤笑了聲,搖了搖頭。其實他這話倒也不差,京州人確實是許久沒見過女人了,會跳淩波留仙舞的女人。

淩波留仙舞,當年可謂京州一絕。它的出處也頗為傳奇,《古藝誌》中曾言道:

“淩波,起於上古,為神女感上之恩德於瑤池踏波而作,琴鍾相和,融融泄泄,曰天下大聖。”

上古舞曲,到如今自然已失傳日久。然而大曆十四年,偏出了個舞癡,尋遍古籍史冊雜書將失傳於世的淩波留仙舞得以還原,這便是當時京州禦史衛銘的獨女衛施。傳聞衛施聰穎非常,猶善於舞技,本來歌舞於當時的大曆,乃卑下九藝之列,更何況仕宦貴女?世出異才,必有其因。當時的薑太後極愛賞歌舞,此番聽聞衛家女居然習得淩波舞,遂喜而招至。

大曆十六年的元節宮宴,時年方二八的衛施為皇太後舞,以一人淩波飛袖豔絕京華,從此留仙舞再現人間。衛施於舞藝之上獨懷善心,這舞獨她跳得出個絕塵縹緲,這世上便隻得她這一個“淩波仙”。當時的風潮嗬,現今長了歲數的人想起來都暗自心驚,衛氏女不是天降靈慧,就是世之妖孽!

既然高堂歡喜,衛施又聲動天下,昭明帝陳乾當時也起了意招其入宮,天下人皆道“衛家明珠”將照皇朝。然而誰也不知這其中如何變了道,衛氏女最終嫁了新任翰林修編,當朝狀元郎葉祖珩。大曆十八年,京州見證了這一段隻在話本戲折子裏才會出現的“才子佳人”的姻緣,京州一夕之間搖曳了紅葉滿城,仿佛是為這對鴛鴦天作嫁衣裳。

誰料好景難長,大曆三十三年,葉祖珩竟然涉及一樁“文書通敵案”而被下了獄!聽聞當時大理寺審理涉案的翰林學士和清流文人,連葉祖珩在內共有三十餘人之多。帝震怒,聖旨一下,不過十日之內,幾十位昔日聲名顯著的京官都成了刑場上的刀下亡魂。這還不算了結,活罪才是叫人生受啊。由此牽連的罪臣家眷,男丁被流放北疆西域等地,終生不得返回京州;女子則淪為奴戶娼籍,至死不能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