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技術
作者:唐保峰
摘要 臨盤油田P40新區為高凝油開采,含蠟高。采用熱油洗井技術可以有效地緩解生產過程中結蠟嚴重的現象。本文通過對熱油洗井工藝原理的分析,結合油田生產實踐工作,探索出一種適合於油田生產條件的清蠟方法。
關鍵詞 臨盤油田;熱油洗井;清蠟
中圖分類號TE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2-0113-01
1 熱油洗井工藝介紹
1.1 熱油洗井工藝的分類
熱油洗井工藝是利用油井正常生產管柱將經過加熱(溫度高於油層溫度50℃以上)的高溫原油注人油層,使之溶解或熔化近井地帶的析蠟,改變原油的結構形態,以達到改善近井地帶油層滲濾通道,增產原油的目的。
按照油井需要解除堵塞的部位不同,將熱油洗井分為以下兩類:
1)以解除油管蠟堵為目的的熱油洗井技術。對積蠟嚴重,采用機械清蠟已無法達到清蠟要求,油管已經發生顯著堵塞,但仍能暫時維持生產的油井,采用熱洗清蠟車將高溫(高於油層溫度50℃以上)原油緩慢地從套管環空注入井內,加熱油管,溶化油管內的積蠟,同時上調抽油機井生產參數,將蠟帶出地麵,恢複油井正常生產;
2)以解除油層堵塞為目的的熱油洗井技術。首先,建立起反循環,油管積蠟清除之後關井,再將高溫原油擠入油層中,溶解膠質、蠟質,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已經形成的膠凝結構體係,降低原油黏度,提高油相飽和度,增加油相滲透率。由於高溫原油具有更大的流動性、與油層的適應性,且破乳功能較好,可以疏通近井地帶的滲流通道,讓不具流動性的乳化物變成能流動的水和油兩相,解除乳化物堵塞。
1.2 熱油洗井與地層能量的關係
1)當地層壓力低於熱洗時井筒內液柱壓力時,洗井液就會進入地層,溶解近井地帶的膠質和析蠟,降低原油黏度,提高滲流能力;
2)當油層壓力偏低時會導致洗井液不能及時從油層中排除,引起膠質和析蠟的再次結晶,造成油層的二次汙染;
3)當油層壓力保持水平大於78%時,熱洗增油效果較好。
1.3 熱油洗井三大優點
優點一:洗井流體采用油井自身產出液體,洗井時與地層的配伍性較好,使地層汙染降到最低;
優點二:洗井時溫度較高,溶蠟效果更好;
優點三:洗井液密度小,減小了對地層的回壓,避免了洗井造成的壓井現象。
2 油田應用效果
臨盤油田P40新區位於臨盤油田盤40斷塊南部,是在精細地震研究後,在原油田的邊緣發現的一個新區塊。由於其含油量高、油層厚度大而被譽為盤河“金三角”。開發層係為沙四段,油藏埋深3 200m,於2007年3月份投入開發、2008年2月份投入注水開發,截止到2010年11月,該區共有油井54口,注水井11口。該區原油平均凝固點為32.47℃;平均含蠟量為18.09%;平均含膠量為9.55%;平均含瀝青質為9.55%。因此可判定該區為高凝油開采。油井具有共同特點是含蠟量高,凝固點高。在生產過程中結蠟嚴重,大部分油井示功圖反映有不同程度的結蠟,作業起管柱發現大部分都結蠟比較嚴重。所以熱洗工作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