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傳播
作者:黃喜波
摘要 要突破會議報道的固有模式和套路,記者要轉變作風,不能簡單地重複一些政治口號,搞一些空洞無物的東西,突出報道有實質內容、有新聞價值的信息。
關鍵詞 會議報道;方式;改進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2-0001-02
會議是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日常新聞宣傳的重要內容。做好會議報道可以及時地提供受眾需要了解的信息,促進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但目前,一些記者在新聞實踐中不願意采訪會議,認為會議枯燥乏味,例行公事,老生常談,不易寫出好新聞;而受眾對一些會議新聞往往不願意閱讀或收聽、收看,甚至產生反感。這些都表明會議報道亟需改進。本文就改進會議報道做以粗淺的探討和討論。
多年來,盡管改進會議新聞報道的呼聲一直很高,但就總體而言,會議新聞的改革仍然相對滯後,會議報道中仍存在著普遍性的問題。
1 會議報道現狀
首先,許多會議報道中滿篇都禮儀、程序、套話、空話俯拾皆是,台上台下人頭亮相,這種會議新聞既無重要新聞,又無重要信息。記者往往注重渲染和交待開會的場麵及其程序,而不是從受眾的角度報道他們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信息。不管什麼內容的會議都可用一個模式去套:導語、會議的若幹議題、領導的講話、參加會議的人員、主持會議的領導、現場的氣氛的描寫——在這裏,記者的職能不是在報道新聞,而是向受眾描繪開會的過程及情形,突出的是會議的場麵及進展的程序。這樣的會議新聞如何能引起受眾的興趣呢。
其次,會議報道注重選擇和報道的是會場上的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的訪談話語及其神態、儀態等方麵的信息。記者的用詞也常常是認為、指出、強調等等。其實,並非一概反對這些用詞,關鍵在於它能否起到突出新聞價值的作用。
第三,會議報道中記者的職能已經偏離了會議新聞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定位,隻是起到了類似會議主持者的作用。而且這種會議報道往往還占據各類媒體的重要時段和版麵。由此可見,這種會議報道追求的是一種會議的全景的再現,而不是會議新聞的傳播。
其實,會議報道一直是媒體一個重要的新聞源,改進會議報道絕不是簡單地減少會議報道或限製會議報道。筆者認為,大多數會議並非沒有新聞價值,關鍵還在於記者要帶“火眼金睛”去參加會議,著眼於會議揭示的新聞事實,提高會議新聞信息的含金量。 信息時代,受眾的選擇機會不斷增加,眼界不斷開闊,要求不斷提高,對一些空洞的說教、枯燥幹巴、機械呆板的東西非常反感。縣級電視新聞節目擔負著縣域內重要活動的報道任務,而會議報道在節目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做好這篇文章應該是重點,也是難點,更直接關係到整個節目的質量,我個人認為,要突破會議報道的固有模式和套路,記者要轉變作風,不能簡單地重複一些政治口號,搞一些空洞無物的東西,突出報道有實質內容、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做好這類報道,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2 會議報道應如何改進
2.1 參加會議的領導在報道中的擺布
作為縣級台的新聞節目,就是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唱響時代主旋律。參加會議的市領導不能不報,通常的做法是“XX會議召開”、“XX領導到會”、“他指出”、“他要求”、“他強調”、……這不可不算是一種做法,但決不是最好的。表麵上突出了領導,但受眾不一定樂於接受,還可能產生負麵影響。報道領導不應高高在上,而應融入具體的新聞事件中,如我台在報道《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時就講到:“市長張誌勇與各鄉鎮街的負責人當場簽下軍令狀。”這樣即突出了市領導,以表明了市裏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程度,類似的做法有很多,需要認真思考,多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