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想不到,還有什麼比這個命名更加完美。”
粱安寧的作品名為‘嚐試’,作品的大概內容為一個懵懂的普通人,對於人生的嚐試和理解,雖然文字量並不多,但卻包含了一個人的人生曆程——
幼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老年時期。
正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兩名老師一唱一和,將粱安寧和湯文的作品都過了一遍,不過這次評審主要還是由評委們進行討論,然後評點出作品的優劣,和以往那種隻誇不貶的形式絕不相同。
其實說白了,隻誇不貶的評審方式,不過是為了照顧那些看不出優劣的學生罷了。而這次評審,學生或觀眾根本沒有投票權,那麼也表示,不需要進行那些無聊的評點方式。
眾多評審第一個討論的,是小說節奏。
身為一本小說,節奏的重要性可謂是數一數二,節奏好的短篇小說,能夠讓人一口去閱讀下去,而節奏不好的小說,能否讓讀者看完都是個問題。
“在小說節奏上,我更認同‘嚐試’這篇作品。”張編輯驚歎道,“老實說,這篇作品的寫法真是夠特別的,我很少能看到如此精致的短篇小說了。”
“的確!”何編輯點頭道,“節奏鮮明,卻又不急促,短短一萬多字,便能將一個人的畢生描述出來,真是讓人驚歎。”
“節奏感的話,‘左手與右手’這篇小說一點也不差給對方。”紅老師(作者簡稱老師)反駁道,“左手與右手這篇小說,描述出一個人的兩種人生抉擇,從開頭階段就緊扣人心,節奏感的把握毋需置疑,我認為這方麵還在對方之上。”
“話可不能這麼說,單論節奏感的話,很明顯‘嚐試’更勝一籌。”西門老師道,“畢竟這份作品,能夠在短短的字數,敘述一個人的畢生卻不顯突兀,而閱讀也十分順暢!”
“嘛,我還是覺得‘左手和右手’更通俗易懂,反而我比較喜歡這篇作品。”吳先生這位網絡紅人笑道,“節奏感的話,應當是不相伯仲吧!”
“的確。”吉教授道,“兩份短篇小說對於節奏的把握,完全不亞於職業水準,沒太多好挑剔的,都非常不錯。”
關於節奏感,雖然各位評審各抒己見,但是總體來看,的確是不分上下的級別。評審們這邊也幾乎呈現三對三的局麵,當然綠林高中的兩位老師,並未加入他們其中討論。
接下來評委們討論的是小說情節。如果說小說節奏,是影響讀者能否閱讀下去的基礎,那麼小說情節,便是一本小說的基礎了。
如果一本小說的情節不到位,那麼節奏也就成了無稽之談,畢竟讓一個人看白字天書,他肯定是看不下去了。
可以說,情節的重要性,完全不亞於小說節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關於小說情節方麵,雖然兩篇作品的情節都很不錯,不過論創意和精妙程度,我認為還是‘嚐試’更勝一籌的。”吳編輯道。
“的確,嚐試這篇作品,情節構思實在很獨特,就算是苛刻的人,想要在這方麵給他扣分,都有些不易。”張編輯道。
“不過‘左手與右手’這篇小說的情節也很出眾。”何編輯皺眉道,“的確‘嚐試’的結構很精妙,但是‘左手與右手’則是更加穩重,我認為在情節方麵,兩本小說都很優秀。”
“左手與右手的情節構思並不亞於對方,在情節方麵,我投這本作品一票。”紅老師道。
“我認為嘛,左手與右手更勝一籌。”吳先生嘻嘻哈哈的,“我雖然不是什麼權威人士,不過身為一個資深讀者,看書也要憑著感覺,論感覺而言,我是認為左手與右手更好的。”
西門老師搖頭道,“毋需置疑,情節方麵‘嚐試’更勝一籌。”
“我讚同西門老師的意見。”張編輯順便鄙視了下某位網絡紅人,明顯就是個業餘的水準吧!
吉教授道,“情節方麵,兩份小說都很不錯,但‘嚐試’要稍勝一籌。”
在小說的評點方麵,實際上編輯的看法和作者的看法是不同的。編輯的看法更專業,更權威,不過作者的看法則是更有靈性,更能變通。
如果考慮順應市場的話,可能編輯要稍勝一籌,但若是考慮作品的藝術性,那麼應當是作者稍強一些了。
所以在這些話題上,有爭論也並不奇怪。
隻不過,在小說情節上,粱安寧明顯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