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產業求變 創新無界(1 / 3)

產業求變 創新無界

封麵報道

作者:趙海軍 王博

中國IT兩會已經走到了第14個年頭。

從2000年創辦以來,中國IT兩會以激蕩思維、引領產業為己任,致力於為中國信息化的產業力量和行業用戶搭建溝通、交流以及彰顯價值的橋梁,已經成為國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曆史最久且最具影響力的IT年度盛會,也是了解、判斷與分享中國IT產業和信息化建設年度趨勢的最佳機會。

產業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中國IT兩會也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賦予自身新的內涵,才能繼續承擔行業年度風向標的責任。

新話題新內涵

回到幾天前的11月30日,北京萬豪酒店二樓大會議廳內,以“無邊界IT創新”為主題的2013中國IT兩會正在這裏舉行。

行業熱門的話題,重量級的演講嘉賓,吸引了逾2000位各界人士在初冬的這個周六湧向了中國IT兩會會場。人們對曾經的“中國IT財富(CEO)年會和中國信息主管(CIO)年會”不僅耳熟能詳,而且充滿情感。當聽說今年的IT兩會將焦點聚集在“IT產業+產業IT”時,不禁有所好奇,新話題究竟能帶來什麼新內容。

如何理解“無邊界IT創新”的內涵?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所長、計世傳媒集團董事長洪京一在致辭中給出了答案。他認為,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IT創新的原動力,從兩個層麵打破了創新的邊界。一方麵,原來的IT產業鏈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亞馬遜涉足雲計算;穀歌開創穿戴式設備的先河;微軟生產平板電腦,並用70億美元並購了諾基亞手機部門……打破產業鏈邊界的企業越來越多;另一方麵,IT產業的創新開始全方位改造傳統產業,IT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邊界正在消融。GE在全球範圍內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蘇寧開啟了線上線下統一價格的傳統電商之路等。凡此種種,我們稱之為產業IT。IT產業和產業IT的無邊界創新和混搭式發展正在變成趨勢和潮流,並將給中國經濟帶來無盡的想象

空間。

著名投資人、IDG集團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十分看好未來20年的中國經濟。他介紹說,IDG在中國做了20年風險投資,一共投資了300多家公司,有70多家公司已經通過上市和股權轉讓退出。2013年是IDG在中國取得投資回報最多的一年。熊曉鴿認為,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投資天堂,盡管有挑戰,但機遇也很多。

新思路新做法

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是國家創新戰略中的重要環節。作為無邊界IT創新的代表,東軟、華為、戴爾的經驗值得

借鑒。

東軟來自於東北大學,從3個人、3萬塊錢起家,發展到擁有兩萬多員工的企業,成為全球軟件100強裏惟一的中國企業。未來20年,東軟應該何處去?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東軟熙康董事長兼CEO盧朝霞教授表示,東軟要走無邊界創新的發展模式,抓住中國城鎮化的機遇。東軟不僅將自己的業務觸角延展到了智慧交通、遠程教育、智慧健康等領域,而且進行了全球布局。雖然東軟起步於軟件外包,但卻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機會,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去實現城市的智能化,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去。

華為公司2012年整體銷售收入超過2200億元,研發投入接近300億元,相當於營收的13%。在華為,研發員工多達7萬多名,占員工總數近一半。華為在全球成立了16個研發中心,並跟客戶一起成立了28個創新中心,共同孵化和試點創新業務和解決方案。持續地在技術研發方麵的投入,使華為贏得了客戶和行業的認可。

“基於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是華為的成長驅動力。”華為公司IT產品線大數據產品市場總監胡玉海在演講時介紹,在“精簡IT 敏捷商道”華為IT創新與發展的核心理念指引下,IT產品線推出了一係列創新產品,從ManageOne數據中心運營運維統一管理解決方案到FusionSphere雲操作係統,為客戶提供了完整的IT應用解決方案。存儲產品作為企業業務重要的一支力量,經過10年的積累和市場推廣,在2013年發展及創新更為迅猛,全麵布局覆蓋磁盤存儲、固態存儲、大數據和雲存儲、數據保護等領域,服務於全球2000多家優質客戶,躋身行業第一陣營。

而戴爾大中國區企業級解決方案市場總監彭宇恒則把戴爾的創新歸結為準確把握企業客戶的四個主要需求。這四個需求是數據中心的轉型、數據的洞察、移動計算的連接、網絡和信息的安全保護。他解釋說,首先,企業的數據中心要從傳統處理各個單一、獨立應用的數據中心轉化成以虛擬化、雲計算為核心的新型數據中心;其次,要從企業的眾多數據裏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來增加或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第三,企業裏有種類繁多、數量眾多的移動終端設備,給企業IT形成了很大壓力;最後,戴爾要對整個企業的數據,以及網絡的安全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