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雖然算是晉王的地盤,可畢竟是李嗣昭一手打下來的地方,當年梁軍十餘萬大軍圍困潞州,梁將換了一波又一波,康懷貞、李思安、符道昭、劉知俊,個個都是名將,可沒有一個人能攻下潞州,最後被周德威和李存勖兩人的援軍偷襲,攻破夾寨,後梁大將符道昭戰死,這才解了潞州之圍。
從那時起李嗣昭就一直鎮守潞州,李嗣昭在潞州辛勤經營十六七年,根基深厚,又豈是一個李存渥這種酒囊飯袋之輩能夠輕易圖謀的了的?即便是李存勖親臨,沒有一場血戰恐怕也未必能夠拿得下潞州城。
現在天下以後梁最強,雖然朱溫去世後後梁已經有些大不如前,可中原大部分地區已經臣服於後梁,即便是南方的割據勢力,除了楊吳以外其他割據勢力也都向梁稱臣,西蜀的王建在三川關起門來當皇帝,對中原的事情很少插手,這些年晉王李存勖一邊與梁軍征戰,一邊掃平桀燕劉守光父子,並一舉蕩平山東(太行山以東),看似意氣風發,可宿將大多戰死,如今隻有蕃漢馬步軍都總管李嗣源和大將李存審(符存審)兩員大將可堪大任。可這兩人都是李嗣昭的故交,與李嗣昭交情深厚,如果讓這兩人攻打潞州,定然不會盡力。
現在梁晉之間正在交戰,李存審又要打鎮州,李嗣源一個人定然擋不住梁軍,李存勖肯定不可能親征潞州,隻要李存勖不親征,魏琢以為憑李繼韜兄弟幾個保住潞州還是綽綽有餘的。
雖然李繼韜沒有跟魏琢明說,但魏琢很清楚,以李繼韜的性子,他定然不會去晉陽。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大軍一路向西,剛剛過了井陘關,抵達平州境內之後就轉頭南下,一路前往潞州。這時候李繼韜才讓牙將申蒙對麾下的士卒說明情況,士卒們大多擁護李繼韜為昭義軍節度使,少數人即便有異議,也沒有人敢說出口來,隻能憋在心裏。
郭威這時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既然李繼韜違抗晉王的命令,勢必要與晉王翻臉,晉王李存勖和李存渥也絕對不容許他們平安回到潞州,這一路上少不了會有幾場廝殺。所以郭威時刻都保持著警惕,不敢有絲毫懈怠。
牙將申蒙追隨李嗣昭征戰多年,論在軍中的資曆,李繼韜也無法望其背項,所以這四千人的指揮權依舊交給申蒙,申蒙行軍十分小心,每日紮營必定選擇地勢稍高又有水源的地方,如果有樹林的話必定要占據上風口的位置,以免被敵人火攻。
郭威現在就作為李繼韜的親兵小校跟在李繼韜的身邊,時刻保護著李繼韜的安全。由於軍中帶著李嗣昭的靈柩,李繼韜不敢行軍過快,所以每日隻走八十來裏路。
他們四千人改變方向,當然瞞不過李存渥派出來跟蹤他們的斥候的耳目,當即就有人回鎮州城外的大營稟報李存渥。李存渥大驚之下親自帶人馬來追,在遼山縣境內追及了李繼韜的人馬,卻被李繼韜罵了一頓之後灰溜溜的回了相州的鄴城,向李存勖彙報情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