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屍體橫七豎八,有守軍也有百姓,可敵人還是不斷的湧進城,不斷的殺戮。鮮血染紅了整座城池。
郭簡還在跟敵人廝殺,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爭先恐後的逃命,他還在戰鬥。他眼看著自己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自己卻無力保護他們,彷徨、無助、絕望、悲傷、憤怒等情緒紛紛湧上心頭。他的刀沒有停下來,每一刀揮出都有一個敵人倒下,卻有更多的敵人衝上來。
他的戰袍被鮮血染成了紅色,身中數箭,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淒涼,更有那種英雄末路的悲壯……
這時在西城門,常福帶著六歲的郭威混在人群中趁亂向城外湧去,殺戮、鮮血,瀕臨死亡時的叫喊這一切讓年幼的郭威驚呆了,幸好有常福在,他把郭威抱在懷裏衝向城外。
西城門外三十裏。
常福和郭威混在逃出城的數十個百姓中間,他們一口氣跑了三十裏,這時看不到敵軍了才鬆了口氣,紛紛坐下來休息。常福也把郭威放下來,坐下休息。隻是看到郭威的樣子心中充滿了擔憂。小小的郭威目光有些呆滯,定定的看著來時的方向,順州城中已經燃起了大火,濃煙滾滾,雖然相隔三十裏卻還是看的分外清晰。隻是不知道郭威心中想的是什麼?
這也難怪,六歲的年紀碰上這樣的事,無論是誰都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就算是自己這個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多年的人心中不也是悲憤莫名?他想起當年自己少年時遭逢戰亂,一家人匆匆逃命,親眼見到父母死在亂軍之中。
晉王李克用和梁王朱溫合力圍剿黃巢的起義軍,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死在哪方的鐵蹄下,戰火無情,誰又能避免的了不錯殺無辜?隻是現在想來當年黃巢起義反唐到底是對還是錯?黃巢雖然帶的都是過不下去了的百姓,他們反唐無非是想過上好日子,可到後來呢?大唐王朝無奈之下向東突厥的沙陀部首領李克用借兵剿匪;黃巢手下大將朱溫降唐,改名朱全忠。雙方廝殺多年黃巢兵敗,可大唐王朝也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麵,各路藩鎮擁兵自立,征戰連年不休。
如果當年黃巢料到如今的局麵他還會起兵反唐馬?常福不得而知,他隻知道如果沒有黃巢的起兵反唐,朝政雖然是一潭死水,卻不會是現在的分崩離析。如果當年黃巢能夠滅了大唐又如何?天下會太平嗎?他不知道,他隻是知道同為貧苦出身的義軍首領朱溫為了富貴榮華可以臨陣倒戈,可以肆意屠殺往日的兄弟戰友。
他卻不知道在中國的曆史上,有多少人曾經因窮困潦倒而起兵,卻在金錢和權力麵前忘記了自己起兵的初衷?當然,他們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可真正的原因隻有他們心裏知道。又有多少人能抗拒的了金錢和權力的誘惑?
他又如何能知道當年處在朱溫的角度下根本不可能有不背叛黃巢的可能,任何人在麵對死亡的威脅的時候都不可能太從容,很多時候他們選擇妥協和背叛,無非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活下去而已。
可在這種亂世,想好好的活下去真的是何其艱難?
其實如果不是劉仁恭惡名太盛,郭簡在大軍壓境的時候又何嚐沒有想過投降?他是明知道投降劉仁恭也難逃一死,城中的百姓也難逃被屠戮的命運,所以他隻能抵抗到底,可小小的一個順州城如何能夠抵擋的住劉仁恭整個盧龍鎮的兵力?
常福搖了搖頭,讓自己不去想那麼多,他隻是知道是主人郭簡在亂軍中救了自己,從那以後自己就心甘情願的成了郭簡的親兵,後來是家將。他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既然郭簡托付自己照顧郭威自己就一定不會辜負了主人的一番苦心,定然要把郭威撫養長大。他看了郭威一眼,那稚嫩的小臉是慘白的,沒有一絲血色,眼神依舊呆滯。
常福知道他小小年紀一定受了驚嚇,不由歎息一聲,把郭威攬在了懷裏,輕聲道:“少爺不要怕,一切都過去了,以後的路還很長。”郭威臉上的表情還是沒有一絲變化,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常福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