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快快說說到底怎麼回事?”曹操見荀彧都叫好的計策想來不差。可是自己又不知道好在哪裏,不由心中著急。
荀彧笑笑,“此計既然是逸山所出,我又怎好奪人之功,還是要逸山說於主公聽吧。”
“逸山莫再拜了,快快與操說說此計妙處。”
“如此,一獻醜了,諸侯爭雄,兵強未必勝,地廣不見贏。唯有民多糧足才可不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一所說十稅一之法較之其他諸侯可謂優待至極。百姓必來投奔,再以免稅開荒鼓勵農耕。孟德可試想,偌有十人從其他諸侯治地遷往兗州,兗州就多得十份稅賦。而三年免稅期過,可征稅之田地又有增加。如此反複,百姓歡喜,孟德也可得到更多好處。”
曹操聽著蕭一的解釋,慢慢的臉上露出了狂喜之色,蕭一的話沒說明,但曹操明白,其他諸侯治下之民遷往兗州,自己不單多得一份稅賦,同時也意味著那個諸侯就要少了數倍於自己的稅收。而蕭一所說的“更多好處”曹操也隱隱感覺一定不是收得善名如此簡單,“好,果然妙計,從明日起我曹操治下皆按此實行。”
“如此,一替孟德治下百姓先行謝過了,如孟德不棄,一願意替孟德召青州黃巾入兗州,以填兗州之地。”
“逸山願往自是甚好。”其實曹操看上的就是蕭一的軍事才能。畢竟過去蕭一並沒有施行過內政。不過看蕭一的十稅一之法,看來內政之能不在軍略之下。“不知逸山要多少兵馬?”
“剛才三位將軍,有說八萬,有說五萬和三萬的,我就折個中。五萬兵馬足矣。”
“逸山莫要賭氣。須知那青州黃巾可有三十萬之眾。”
“孟德放心,我可舍不得家中愛妻。”蕭一的不當回事惹惱了對麵的武將,夏侯惇怒起,“姓蕭的,你偌有膽前去,某願為先鋒。”曹操雖然不喜夏侯惇的態度,不過他說的也是個辦法,“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典韋聽令。令你們隨逸山出征,一定要保護好逸山的安危。”
“主公,既然送了出征之禮給逸山,戲某身無長物,唯有獻一計祝逸山旗開得勝,”
“誌才何計?”
“放火燒山。”
蕭一看看戲誌才一臉笑嘻嘻的看著自己,心領神會,“好計!謝誌才妙計。”
“誌才送了禮,嘉也不甘人後,貢獻一計。兩軍對戰驅黃巾家小為前陣。”
“謝奉孝妙計。”
這三人談的開心,可曹操聽的迷糊,剛才逸山還叫我善待黃巾,怎麼一轉眼又要用如此計謀?曹操問戲誌才,結果戲誌才笑而不語。
第二天,夏侯惇四將點起五萬大軍,護送著蕭一的馬車往青州出發。
“兄長你看到了嗎,某還從沒見過帶著家眷打戰的?”這倒是夏侯淵冤枉蕭一了,他也不想帶著秀兒和蔡妍出來。可是,秀兒擔心他的安危,說是要保護他。蔡妍倒是沒說話,可是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望著蕭一,蕭一都不敢看了。於是蕭一找了輛馬車隨軍。
夏侯惇看看後麵慢吞吞的馬車,“且不說這個,姓蕭的難道不知道兵貴神速嗎?如此豈不是給賊軍準備時間。”
夏侯惇的話沒有說錯,此時青州黃巾渠帥徐和已經得到了蕭一出兵的消息,他急忙召集部下商議。
“徐帥放心,我們藏於深山中諒他們想找到我們也不是易事。”徐和部下馬闖自信道,“若他們敢搜山,那我們正好叫他們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