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附錄二 針對小說家的寫博理念(1 / 1)

很偶然的機會,當我演講有關社交媒體的主題時,獲得了來自小說家的互動問題。“我承認,對於非小說類作者而言,建立一個平台或許是一條堪稱偉大的路徑,但是對於小說家有怎樣的效果呢?我們能寫些什麼?”

非常好的問題,這裏有助你起步的13條寫博理念。

1.個人小說摘錄。這或許是最簡單的方式,此舉為我們、也就是你的潛在讀者平添了便利條件,以品嚐你的“佳釀之樣品”。隻需寫作一段來完成摘錄。當然,要確保你的圖書鏈接附在後麵,這樣我們就都可以購買。

2.寫作背景故事。告訴我們你寫作這本小說的緣由,你是怎樣選定這個故事的?你如何構思其中的主角?你為什麼選擇現有的編排思路?在你開始寫作本書前做了哪些研究?

3.寫作幕後一覽。向大家展示身為一名小說家的所思所想。當你終於落實了代理人時感覺如何?你頗具典型性的寫作日會是怎樣的狀態?當你第一次看到新書付印並且手捧書本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4.導演手記。這是你偶然以電影的視角來反觀小說時的行為。解釋一下為何你以一個特別的場景啟幕,探討一下你不得不刪減的情境——或者那些你不得不添加進去以錦上添花的內容。不要低估你那些讀者的好奇心。

5.完成自我采訪。小說作者經常抱怨職業評論人並未閱讀自己的書,或者至少是“未得其要”。很好,但是有誰比你自己更了解這本書呢?當然沒有。因此采訪自己吧!享受這種嚐試帶來的快樂,你期待自己被問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6.采訪你的角色。想象著你的小說是一部電影,你有機會采訪到其中扮演主角的演員。你將問他們什麼問題?他們將會怎麼說?還有一個主意:如果你的小說被搬上熒屏並且由你來指定演員,你將起用哪些知名演員來擔綱主角?

7.采訪其他作者。在你所處同流派中找到其他小說家並且采訪他們。事實上,建立起誌趣相投的作家圈子並且共同擴大這一群落,相互采訪,或許不失為書籍分享的佳徑。

8.采訪你的編輯。出版之於站在朦朧麵紗之外的讀者而言依舊神秘,我發現我的讀者熱衷於知曉這些故事。詢問你的編輯與小說家一起工作感覺如何。(如果你夠勇敢,就問對方與你一起工作是何種感覺。)讓他或她現身說法,來講述與最好的作者以及最糟糕的作者合作分別是怎樣的體會!

9.采訪營銷人員。這是基於上一個主意而生的又一個想法。同那些效力於你的出版商的營銷人員探討,營銷小說感覺如何?與非小說類圖書有何不同?推廣一部電影又是怎樣的?哪些因素使其充滿趣味?又有哪些因素使這一過程變得充滿挑戰?

10.向同行提建議。你能像其他小說家提供怎樣的提示和技巧?在如何構思一個合理的故事、找到可靠的代理、麵對截稿日,或者麵對一份營銷計劃等問題上,你能夠作何建議?僅僅回答這些問題,“昔日我所期待的與今日我所了然於心的是什麼?”

11.常見障礙。身為一名作家你的挑戰是什麼?當被否定時的情況如何(尤其是你信心十足的時候)?當你想放棄時是什麼促你前行?你如何突破作家的瓶頸以及如何麵對惡評?坦率且人性化地道出這些故事來增進並綁定與讀者之間的關係。

12.情感挑戰。這應該是上麵一個因素的延伸,隻是更專注於情感因素。無疑,寫作經曆給我們帶來最佳和最差的體驗,你是否感覺到還不夠充分?束手無策?深深的挫敗感?失望?身為作家,你如何來應對這些情緒?你如何從這些阻滯個人前進的因素中成功抽離?

13.經驗與教訓。一旦你寫就了一本小說,就是從成千上萬人中脫穎而出,須知,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之事,卻又有幾個人能笑到最後。你在這條道路上學到了什麼——關於寫作、出版、營銷——關於你個人?告訴我們以使大家不再走這些彎路。我確信自己所做的隻是拋磚引玉的工作,但是這些有助於躊躇滿誌的你開始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