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多世紀前,威廉·莎士比亞的一句“整個世界是一座舞台”如今言猶在耳,隻是這句話在當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真實。如果你有話要說,無論是通過博客、研討會、一本書、一首歌、一個劇本、一次布道,或者是一出戲劇,你都身至舞池;如果你有東西要賣出,無論是一對一銷售,還是一對多的公眾行銷,抑或是通過互聯網,同樣,你是在舞台上。但是這個舞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擁擠,如果僅僅是站在上麵而燈光卻沒有在你身上聚焦,或者台下觀眾席空空如也,一切毫無意義。

本書的主旨就在於為你打開那盞最亮的燈,吸引受眾,並且讓他們對你常保熱情的忠誠,使其在你所言及的每句話、所觸及的每個場景、所發出的每個行動中,始終與你同在。這並非自負或嘩眾取寵,而是要開掘自身那些對他人具有價值之處,然後盡力找到最有效的途徑把信息傳遞出去,使別人從中受益。

如果你是一個有抱負(或者已經成功)的作家、藝術家、音樂家、演說家、推銷員、公職候選人,無論你是有話要說還是有貨要賣,我希望幫助你駕馭屬於自己的舞台,並贏取遠遠超乎你想象力之上的關注。

【新舞台】

捧起本書之前,若非跟出版業有某種聯係,或者關注我的博客,你可能從未聽說過我。畢竟,我名不見經傳,既沒有上過有線電視脫口秀,也沒有上過哪一屆風雲榜,更別提競選或擔任公職。(謝天謝地!)

然而,盡管如此,我擁有你需要的東西,它必定是期盼在自身領域獲得成功的你夢寐以求的。這件東西就是所謂的“平台”。

很簡單,平台就是你借以立足亮相的地方。它就是你的舞台。但是,與傳統的劇院舞台不同,今天的平台並非木頭水泥的構造體,也未矗立於芳草萋萋的山丘間,而是由人所搭建而成,他們是你接觸到的種種社會關係:一麵之交者、相熟者、粉絲,等等。

平台就是你借以溝通粉絲和潛在粉絲的工具。它可能包括你的公司網站、博客,你的微博和臉譜網(facebook)賬戶、網絡視頻或者播客。對演說家、音樂家或者藝人而言,它也可能包括你的個人形象。甚至還會包括傳統媒體的報紙專欄、雜誌文章,或者廣播節目。而其最大的可能就是將所有上述所及囊括其中。

【你認識誰?】

今天跟從前一樣,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僅僅取決於你懂得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這個誰就是你的平台。你也許已經擁有,或者相信自己擁有了重要的什麼。但你必須在其他成千上萬的聲音中讓自己的聲音被人聽到;你也必須能夠向人展示你的才華,展示你那重要的什麼。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幫你找到並連接上方程式中的這個“誰”。

你可能懷疑有無必要聽我嘮叨這個話題。告訴你,我的博客MichaelHyatt.com每月點擊超過40萬;另外,超過5萬人訂閱我的每日博客文章。事實上,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以我許許多多的網絡文章為基礎寫成。應許許多多人之請,我終於坐下來,把我對這一問題的所有想法彙攏,並做了重要的增訂。我還有十多萬微博關注人、一萬五千多臉譜網粉絲。而實現這一切僅僅用了6年時間。

作為一個與許許多多“這個誰”相溝通的人,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構建平台不用再擔心門衛的刁難、谘詢費的昂貴,也不用怕弄不懂那些一團亂麻似的複雜技術。

5年前可能有這些現實的擔心,但不是今天。社交媒體技術改變了一切。現在,開天辟地第一次,像你我這樣的無名之輩都可以在這個日益喧囂浮躁的世界贏得聲名,並且大贏特贏。

【成功方程式】

曾經,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來自一位雄心勃勃的作者,她正在努力,想使自己從幾百萬實實在在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圖書出版界最為喧囂浮躁。她認為她的書(這個什麼)足以讓自己功成名就。這是一個完美的例子。作為托馬斯·納爾遜出版公司董事會主席,我每周收到的郵件都是這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