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完本說(1 / 2)

很有意思的事再次發生了:我這人儀式感很強,關於完本之後要說些什麼,在創作的中途、各種點子各種句子各種觀點都屢次頻繁閃現於腦海,似乎有很多很多能說的,等到真的敲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一片空白,倒不是說不出,而是那一刻什麼都不想說了不想幹了,太累了。真的太累了。

我給朋友描述過“思維透支”是怎麼回事什麼感覺,可以參見“體力透支”:你也沒受傷,留了很多汗,酸麻之感還未湧上,疼痛之感更是有待隔天,你隻是單純地,走不動了。“思維透支”同理,頭暈不太對、頭疼也不準確、也不是頭痛欲裂易燃易爆炸,隻是想不動了走不動了,仿佛真能感覺到腦漿被切實地抽走了,需要好半天轉移注意放鬆,才能緩過來。

晝夜顛覆作息、時間點、強迫症,不提。大家看到的穩定更新時間全是預設定時全都不是真實的碼字時間。總之就是,這本書後半段,最遠能追溯到上架以後,我不計其數地體會了上述那種透支感。

啊,突然得感慨一句,真的結束了啊。

矯情一點的話,可以用尾聲裏淩一那段有關荊棘的比喻來形容。

所以呢……咱就隨便聊幾句。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當然、必須得感謝看完最後一個字的讀者朋友們(如果有的話……手動滑稽)。

謝謝,真的謝謝。這種時候才最恨詞窮,也想不出什麼別的話語。謝謝。謝謝了。

上架、推薦那檔子事,三個月前就吐槽過了,後來的發展也沒超出最壞預期。那時我寫“首訂有十個我就把它寫完本”,一位朋友說“大神你這是逼我開小號啊”,這句話現在想來依舊感動千分萬分。雖然(我是分割線——)我發現我竟然看不到某點的後台訂閱數據(手動滑稽X2)。有就是種幸運吧,至於母平台的情況以及通過粉絲值判斷……此刻它們都不再重要了,畢竟完本結果在此。全勤低保那些在這裏更沒必要說,畢竟結果在此。

略解釋一下,最後一卷僅一章不假,但這是一開始就想好的安排,包括整個第四卷,在開寫之前就已經確定了所有的大脈絡。我無數次自問:為什麼要繼續寫不斷自耗擠占別事時間而不是開新書或者別的什麼呢?答案僅有:“我想把它寫完而已”。

可以確定的是:第一,寫作-回報-激勵機製,於我是完全、根本、徹底不存在的。第二,人的心理成長速度有異,但或早或晚都會現實起來,純粹為興趣說出來美好,實際很難不思慮一些別的因素。哪怕,拿這些美好的原因和詞句來粉飾聽著是多麼令人感動情懷滿滿,可我不想虛以粉飾,我得承認我會糾結。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這就百萬字不到而已,要堅持卻那麼艱難透支。諷刺的是:它終歸還是完本了啊,自省再多、本質上我還是個理想主義者。

題外話到此。聊聊書本身吧。

本書後半段基本確立了基調,那就是在反網文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滑稽x3)

比如,大多數網文是黃金三章,開局快節奏,精彩和創意集中在前麵一小段,後麵(可以以付費為分界點)開始大幅注水、自我重複(當然會有個別反例);我這本好像……是相反的?前麵一直在挖坑,慢熱,彙聚才集中填,逐漸推向高潮?再比如,如果我們以現象→本質→升華這個層次遞增,來判斷作品的優秀程度,我有去不自量力地嚐試,這注定就不符合網文的閱讀規律。大家包括我自己都不是下課飯後睡前上班路上隨手翻一下,大家都很辛苦誰還要你弄出些帶悲觀色調的東西。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網文應該有標準麼?隻能說一般而言,網文做到“現象”這個層麵的精彩就可以成功了。可我這本……隻這麼讀恐怕還不如不看。

完本的時候印象最深的當然是最後一卷,而且網文周期太長心理頻變。僅帶著這股勢頭、自己給自己評分的話,10分給8分吧。遺憾當然有,但真精益求精,那就變成傳統文學了,一天2000字都難。

第四卷開始寫之前,我給它定了兩個基調或者叫“靈魂詞”。存在與虛……不對,是“循環”和“虛無”。(占絕大篇幅的“戰鬥”不算這個範疇啦)。最後有沒有做到咱先另說,分別闡釋一下,這兩個詞恰好對應任何書的宏觀兩剖:“形式”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