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群保鏢之間的躲躲藏藏,倒成了露西爾為數不多的樂趣。問她是怎樣看上李哲這普通的中國小夥呢?可能李哲是唯一一個知道她身份卻從不當回事的人,反倒李哲豐富的學識,與生俱來的人格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她。
但也可能兩個世界彼岸的人隻是看對了眼,沒那麼多緣由,說再多也隻不過是修飾。
李哲懷著遺憾,手中捏著的照片被他藏進兜內。感受著河畔微風,想將這一處風景永遠留在記憶中,想必不久之後這裏也並不能在新工業的步伐中幸存下來。搖頭歎息,李哲放緩著離去腳步。
牛津大學研究生院坐落在離河畔十公裏的郊區。李哲出了密林,眺望著前方縱橫交錯的空中軌道。其中一處連接著地麵,而旁邊擺放著眾多平板。平板銀製光滑,配著電子紋路能清晰顯示出乘坐人的信息,其右下角更是刻著當今著名科學家,艾倫(alan)的名字。李哲習慣性地將一塊平板置於軌道上,隨後撥弄幾下入口處平台上的按鈕,李哲稍顯瘦小的身軀被平板逐漸帶上空中。
不急不緩,淩亂了發梢。李哲俯瞰著地麵,想得出神。他所研習的學科稱作為“氣壓引力運動學”,以“氣壓係統運動學”為基礎的延伸。包括著空氣、液體及個別密集固體間的循環運動。是前院長艾布特(abbott)研究完善的體係。
而深入學習,平日裏多多少少觀察著身邊的變化。也可以說李哲對於空氣的流動非常的敏感,對於這學科的研究來說,李哲也可謂是個天才。整座新紐約城,隨著新工業的進程,大氣層相較前些年下沉的非常明顯,氣旋流動更是快了幾倍。李哲下過結論,如果不加遏製,突破地球自愈的臨界點,那後果會不堪設想。這並非他一個小研究生能夠影響的,世上比他優秀的學者肯定也能發現這個問題。但他不知曉的便是所謂的臨界點早已被打破,而他想到的那些學者,也不過都在亡羊補牢罷了。
李哲沒有救世的心,他的願望很簡單,畢業後回國找份好工作安定下來。就連報考研究生院也無非是滿足家裏長輩樂於攀比的虛榮心。而向往平凡的他心裏最躊躇的便是與露西爾相愛。有時候他考慮過很多,這可能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繼續?注定要過一個不平凡的人生,不能善了的結局。不繼續?心有不甘,情不能自已,一往而深。
遠方的院校在思索間頃刻逼亂了李哲眾多混亂的想法。都隨他去吧,將腳下平板安置好,李哲穿梭在身邊人來人往膚色各異的校友間,毫不起眼。
校舍高立,簡潔大方,其中門內院前矗立著一座灰石雕像。絡腮胡架起一副老花鏡,手捧一本古樸書籍,卻是凝望著天空麵容嚴肅。石雕坐台刻著他的姓名簡介,就是李哲所在科學院的前院長艾布特。路過的所有學生皆會在他雕像麵前深深鞠躬表示敬意,也不外乎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