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建議一個企業的總經理,請將你的精細化成為一種管理時尚。因為很多企業在創業前期老板會很累,因為凡事必須事必躬親,什麼事都要管;再後來老板就隻管大事,很多事不用管了,為什麼,因為有了人才,有了製度。但是同樣是運作公司,為什麼有的公司給人感覺效率高些,有的感覺相對低些呢;為什麼不同的公司在管理水平上會給人不同的差異感呢?原因就在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上。如果越能做到管理精細化、製度精細化、流程精細化企業管理者就越能抽身於繁瑣的日常事務,而專心於大事要事上去。筆者認為,精細化是我國企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否則,不管是何種行業,不論是哪家企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化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無異於緣木求魚。
中國市場經濟的突飛猛進,特別在中國與世界用同一規則共享市場的今天,精細化管理就成為一項十分迫切的曆史任務。這是中國企業變革史上從未有過的重大課題。因為精細化管理不僅關乎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更關乎在WTO後時代中國企業基業常青的重大發展戰略,以及中國企業何去何從等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隨著西方管理模式,全麵質量管理、ISO9000、流程再造、零庫存管理、無邊界管理、SCM(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係管理)、ERP(企業資源管理)等管理的大量湧入,每一種模式基本上都掀起過一陣熱潮,熱潮過後留下更多的是:無奈的沉寂與漸趨理性的思考。
然而在企業運營中,許多企業卻忽略了太多本應不該忽略的:人情、簡單、過程、細小的點滴。對於管理而言,也許我們同樣忽略了太多本應不該忽略的,那就是:精細、流程、人本。“沒有哪一種管理理論是所謂完善的、全麵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個否定的論斷總是比肯定的觀點要來得準確,但我想,精細化管理一定會成為我們不能放棄的一部分。任何一種被創造出來的管理理論,或者是企業自身的理性總結,都將是有生命力的,然而,中國企業同樣經受了諸多的失敗,那使我們忽略了這些理論與總結背後更為基石性的東西——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隱含的可能不是理論,而是一種意識。
“精細化是未來十年的必經之路”,其實,精細化是企業乃至整個社會長久發展的必由之路。粗放的經營管理付出的代價比比皆是,精細化不是新鮮事物,卻又是新鮮的事物,因為精益求精的追求總會帶來新的收獲。
隻是這樣說未免有大而空之嫌,我們舉個看似簡單而平常的例子。前些天我隨一個企業的總部高層領導在沒做先期聯絡的情況下突然視察這個公司的下屬分公司,結果在會議室坐等半小時造成冷場的尷尬局麵。當然分公司給該企業高層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
確實,先不論是否是聯絡工作不到位,單就他們諾大一個公司來說,有客人突然造訪不足為奇,如果他們的精細化管理做到位的話,那麼至少應該有一個接待流程,其中更應該包括應急接待流程。有客人來了,前台並未提前知道,那是不是應該規定好如何禮貌地問候和問詢這些不速之客,是否應立刻通知當天所有值班接待員啟動接待流程,如何做好引導並安排在合適的場所,由誰去聯係相關部門或類似來訪應由哪個部門負責,針對不同類別的客人應提供什麼樣的飲料,在接待部門沒到的時候是否應先遞上公司的一些介紹材料,是否有專人負責做公司介紹,是否考慮參觀展廳,是否應提前打開噴泉、彩燈,如果是外賓是否應準備對方國旗,該聯係哪個部門如車隊、貴賓樓、門站等馬列上發單過去,讓對方啟動相應流程,還有接待人員的著裝、禮儀、托盤的方法、行走的路線等等等等,諸如這些如果沒有詳細的規定和培訓是做不到的,可如果所有這些都有條不紊又非常緊湊地做到了,那在企業高層領導的眼中和心中,該分公司將是一個怎樣的公司呀,而且以後類似的接待還用得著分公司的領導們前跑後顛地張羅嗎?他們已經是一個全國知名的大公司,來公司參觀的客人是不計其數,如果他們的管理做到了精細化,那這些參觀的客人就會成為他們忠實的、免費的廣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