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電力電纜故障處理探討(2 / 2)

4.1 電橋法

將被測電纜終端故障相與非故障相端接,電橋兩臂分別接故障相和非故障相,通過調節電阻使得電橋達到平衡,通過公式計算出故障點的距離。目前現場中電橋法用的越來越少,但是對於一些沒有明顯的低壓脈衝反射,又不容易用高壓擊穿的特殊故障,使用電橋法往往可以解決問題。電橋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精確度高,但其主要缺點是不適用於高阻抗與閃絡性故障以及相間短路性故障。

4.2 低壓脈衝反射法

測試時向電力電纜的故障相注入低壓脈衝。該脈衝沿電纜傳播到阻抗不匹配點即故障點時,脈衝產生反射回送到測試點由儀器記錄下來,根據發射脈衝與反射脈衝的往返時間差和脈衝在電纜中傳播的波速度,便可計算出故障點離測試點的距離。該方法的優點是簡單直觀,不需要知道電纜的準確長度等原始資料;缺點是不能適用於高阻抗與閃絡性故障,需要知道電纜的走向。

4.3 脈衝電流法

脈衝電流法是將電纜故障點用高壓擊穿,使用儀器采集並記錄下故障點擊穿產生的電流行波信號,通過分析判斷電流行波信號在測量端和故障點往返一趟的時間來計算故障距離。脈衝電流法采用線性電流耦合器采集電纜中的電流行波信號。

4.4 多次脈衝法

針對高阻接地時波形難判斷的情況,近幾年出現了二次脈衝理論,並在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對故障電纜發射一個低壓脈衝,脈衝在高阻的故障點由於特性阻抗變化不大,不會產生反射。脈衝在另一終端被反射回來後,儀器將這個“完好”波形存儲起來。然後對故障點電纜發射一個高壓脈衝,故障點被擊穿,擊穿瞬間變成低阻故障,此時儀器觸發一個低壓脈衝,低壓脈衝在被擊穿的故障點處被反射回來。儀器把兩次低壓脈衝的波形疊加起來,交叉點的位置就是故障點位置。這種方法使操作者很容易判斷故障點波形,而且誤差較小。

5、電力電纜故障的處理措施

5.1 對電力電纜加強監視、巡視,並進行定期檢查維護

要製定相應的監視、巡視製度,按照製度規定,監視線路的負荷電流,防止過負荷將絕緣擊穿,避免電纜由於長期過負荷運行所造成的電纜故障。定期對電力電纜的運行進行巡視,及時發現線路故障,對於已經存在安全隱患的線路要加強巡視次數。巡視人員要按照相關的規定認真填寫巡視記錄,就線路的運行狀況進行如實填寫。在巡視過程中,要特別留意線路周圍的運行情況,比如線路周圍有沒有施工情況,有沒有破壞線路的正常運行等,對於已經發現的情況要及時報告、處理。

5.2 防止外力損壞

外力損壞主要包括人為外力損壞和運行過程中運行環境劇變使電纜受應力造成損壞。後者的幾率極少,主要是人為的外力損壞導致電纜絕緣下降和電纜斷線故障。

由於種種原因,外力破壞一直是威脅電纜線路的運行安全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為: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薄弱,野蠻施工;鐵路各部門協調不好,安全責任和措施未落到實際作業人員;與電纜相關的施工協調信息滯後,安全施工無保障。對此,電纜維護單位須製定有關的安全運行和相關工程施工許可製度,做好《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電力法》的宣傳工作。

5.3 加強絕緣監督,及時發現排查電纜故障。安裝電纜在線監測係統及定期進行的預防性試驗,可以對電纜及其附件進行定時或實時地監測檢查,能夠及早發現問題,可以將隱患在事故發生前及時排除解決。

5.4 預防過負荷過電壓的發生。加強負荷電流的監視,防止超負荷運行時絕緣擊穿損壞,造成的電纜故障。加設線路過電壓裝置,減小過電壓對電纜絕緣的損壞。

6、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電力電纜故障機理及工作經驗的不斷深入,電纜敷設方式、新材料的投入、先進的故障探測儀器的廣泛應用,使得電纜故障檢測更加簡單、快速和準確,從而大大縮短了排除電纜故障的時間,保證了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日常生產中應還是應該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電纜損傷,從根本上減少電纜故障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明,葉青山.電力電纜常見故障及原因淺析[J].農村電工,2008,(2).

[2] 李淩.高壓電力電纜故障分析及其探測技術[J].電力機械,2005,(2) .

[3] 趙榮昌.查找電力電纜故障的方法與體會[J].廣東輸電與變電技術,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