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對口招考中機械基礎教學的探討(1 / 2)

關於對口招考中機械基礎教學的探討

教育時空

作者:王金英

[摘 要]文章從對口招考考試角度討論機電專業綜合理論機械基礎部分的學習和複習的方法和要求。

[關鍵詞]興趣;愉快課堂;全麵性;係統性;針對性;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G712.4;TH-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0-0001-01

隨著職業教育的興起,對口升學逐漸被大家所認可,它使許多中職生、高職生燃起了上大學的希望。在各職業類學校,機電專業都占很大比例,機電類對口升學考試的學生人數較多。

近幾年來,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考試中,機電專業綜合理論機械基礎部分占一百分左右。試卷的知識覆蓋麵廣、考查的知識與技能要點多,內容聯係實際較緊,學科間的綜合運用要求高。學生在學習、複習時常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考試成績也不夠理想。結合專業實際和本人的教學經驗,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

1 快樂的學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學習《機械基礎》這門內容多,知識覆蓋麵廣的專業基礎課時,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興趣。

1.1 興趣的開始

一個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一半。如何能讓學生在上第一節課時就對《機械基礎》這門課產生興趣呢?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采用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多媒體教學,我做了一個汽車生產過程的課件。汽車對於學生來說還是比較熟悉的,這樣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機械基礎》這門課的距離。畫麵播放一個個零件被生成,再由這些組成一輛可以行駛的汽車。在看視頻的過程中,我講解了零件、構件和機構的定義和區別,對著畫麵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看完汽車製造全過程,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了兩個問題:1.汽車有什麼特征?2.汽車和自行車有什麼不同?通過剛才對汽車生產過程的觀察以及本身對汽車和自行車的熟悉,很快他們就總結出了結果。我微笑的告訴他們汽車就是一種機器,汽車的特征基本上就代表了機器所共有的特征——⑴機器是人為的實體組合;⑵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⑶能夠轉換或傳遞能量,代替或減輕人類的勞動。汽車與自行車的不同正是機器與機構的區別,同學們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兩個知識點。同學們對這種通過對熟悉個體的觀察到整體理論的學習過程很受用,克服了他們主觀上認為《機械基礎》太專業聽不懂的困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1.2 排除障礙,提高自信

在構件的靜力分析和杆件的基本變形的內容中,會涉及到三角函數知識和複雜的計算。有很多學生數學基礎很差,學習就會出現畏難缺乏自信,為此在學習之前,我一般都會先用兩次課的時間給學生補充部分數學知識。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也注意每一步計算的步驟,讓學生提高數學方麵的計算水平,增強學生的自信,循序漸進地引導,讓學生明白數學不能成為學習的欄路虎。

1.3 將愉快貫穿到教學全過程

雖然對口班學習任務重,時間緊,但是為了讓學生把學習的興趣繼續堅持下去,愉快的課堂是必不可少的,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變“想我學”為“我想學”。 例如在講授鉸鏈四杆機構的基本類型和應用後,我采用分組教學,讓學生做曲柄搖杆機構、雙曲柄機構和雙搖杆機構。職業類學生理論成績雖然差些,但動手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通過親自動手製作來激發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我再展示他們製作的模型,加以表揚,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最後我有意挑選兩個雙搖杆機構模型來演示:一個是隨著我把機架變換,由雙搖杆機構一會變成了雙曲柄機構,一會變成了曲柄搖杆機構;另一個不管機架怎麼變換,它始終是雙搖杆機構。這樣的現象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同是雙搖杆機構,為什麼一個能變,一個卻不能變?這個時候我就會為他們揭開謎底--- “鉸鏈四杆機構中必有一個是最短杆,且最短杆與最長杆長度之和小於或等於其餘兩杆長度之和”這個大的前提。通過模型演示,讓學生理解在這個大前提下所得出的三個結論:1、取最短杆為連架杆時,構成曲柄搖杆機構。2、取最短杆為機架時,構成雙曲柄機構。3、取最短杆為連杆時,構成雙搖杆機構。學生在這種既輕鬆愉快,又能動手動腦的課堂上聽課,結果自然要比一陳不變的傳統理論教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