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詭異的水怪之謎(1 / 3)

四 詭異的水怪之謎

海怪之謎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的漁夫和水手們中間就流傳著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在傳說中,這些海怪往往體形巨大,形狀怪異,甚至長著7個或9個頭。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卑爾根主教龐畢丹在《挪威博物學》中描述的“挪威海怪”。據說,“它背部,或者該說它身體的上部,周圍看來大約有一英裏半,好像小島似的……後來有幾個發亮的尖端或角出現,伸出水麵,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隻的桅杆那麼高大,這些東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據說可以把最大的戰艦拉下海底。”

十九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動物學的發展,過於荒誕的海怪傳說逐漸消失。但還有一些報道,值得人們注意:

1861年11月20日,法國軍艦“阿力頓號”從西班牙的加地斯開往騰納立夫島途中,遇到一隻有5米~6米長,長著2米長觸手的海上怪物。船長希耶爾後來寫道:“我認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爭論的、許多人認為虛構的大章魚。”希耶爾和船員們用魚叉把它叉中,又用繩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瘋狂地亂舞角手,把魚叉弄斷逃去。繩索上隻留下重約40磅的一塊肉。

1878年11月2日,加拿大紐芬蘭3個漁民在海灘上發現一隻因退潮而擱淺的巨大海洋動物,漁民們說,它身長足有7米,有的角手長達11米以上,角手上的吸盤直徑達10厘米,眼睛足有臉盤大。漁民們用鉤子鉤住它,怪物掙紮了一會兒,不久就死去了。

比利時的動物學家海夫爾曼斯搜集並分析了從1639年至1966年300多年間共587宗發現海怪的報告,排除可能看錯的、故意騙人的和寫得不清楚的,認為可信的有358宗。

他把這些報道中所有的細節輸入電腦分析,得出9種不同的海怪。雖然這些報道中仍不免有誇張成分,但其中至少有一種從前人們認為“不可能存在”的海中巨怪到證實:那就是大王烏賊。

19世紀70年代,幾次發生大王烏賊的殘骸在加拿大海濱被衝上岸的情況,其中最少有一次還是活的。借助這些實體,人們終於了解了大王烏賊的一些情況。

大王烏賊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體長約20米左右,重約2噸~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性情極為凶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國外常有大王烏賊與抹香鯨搏鬥的報道。據記載,有一次人們目睹了一隻大王烏賊用它粗壯的角手和吸盤死死纏住抹香鯨,抹香鯨則拚出全身力氣咬住大王烏賊的尾部。兩個海中巨獸猛烈翻滾,攪得濁浪衝天,後來又雙雙沉入水底,不知所終。這種搏鬥多半是抹香鯨獲勝,但也有過大王烏賊用角手鉗住鯨的鼻孔,使鯨窒息而死的情況。

這麼看來,前麵所引用的1861年和1878年人們遇到的海怪,可以肯定就是大王烏賊。最大的大王烏賊可有多大?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人們曾測量一隻身長17.07米的大王烏賊,其角手上的吸盤直徑為9.5厘米。但從捕獲的抹香鯨身上,曾發現過直徑達40厘米以上的吸盤疤痕。

由此推測,與這條鯨搏鬥過的大王烏賊可能身長達60米以上。如果真有這麼大的大王烏賊,那也就同傳說中的挪威海怪相差不遠了。

不明真相的海洋巨蟒之謎

1851年1月13日早上,美國捕鯨船“莫儂伽海拉”號正在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附近海麵航行。

“噢,那是什麼?”

“不是鯨!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怪物啊!”

站在桅杆 望的海員大聲驚呼起來。船長希巴裏聽到海員的喊聲急忙奔上甲板,舉起了望遠鏡:“唔,那是海裏的怪獸!快抓住它!迅速朝怪獸靠攏!”

緊接著,船上放下3艘小艇,船長親自帶著矛,乘上小艇,朝怪獸疾駛而去。

好一個龐然大物!隻見巨蟒身長足足有31米,頸部粗5.7米,身體最粗部分達15米。頭呈扁平狀,有皺褶。尖尾巴,背部黑色,腹部暗褐色,中央有一條細細的白色花紋,猶如一條大船,在海中遊弋。船員們驚呆了!

“快刺呀!”當小艇搖搖晃晃地靠近巨蟒時,船長聲嘶力竭得喊了起來。幾艘小艇上的船員一起奮力舉矛刺去。頓時,血水四濺,巨蟒突然受傷,在大海裏翻滾掙紮起來,激起了陣陣衝天巨浪。船員們冒著生命危險,與巨蟒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最後,巨蟒終於寡不敵眾,力竭身死。

希巴裏船長把海蟒的頭部切下,撒下鹽榨油,竟榨出十桶水一樣透明的油!但是,遺憾的是“莫儂伽海拉”號在返航時遇難,下落不明。

不僅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連非洲附近的海上也有許多人看到過巨蟒。

1817年8月,曾經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麵上目擊海洋巨蟒的索羅門·阿連船長這樣敘述道:“當時像海洋巨蟒似的家夥在離港口130米左右的地方遊。這個怪獸長40米,身體粗得像半個啤酒桶,整個身子呈暗褐色。頭部像響尾蛇,大小同馬頭。在水麵上緩慢地遊動著,一會兒繞圈遊,一會兒直遊。巨蟒消失時,筆直鑽進海底,過了一會兒又從約180米遠的海麵上重新出現。”

船上的木匠瑪休·伽夫涅、達尼埃爾·伽夫涅兄弟倆和奧嘎斯金·維巴三人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釣時,也遇到了巨蟒。瑪休在距離20公尺左右處用步槍瞄準它開槍。他這樣講述當時的情形:“我在怪獸靠近小艇約20米左右的地方開了槍。我的槍很好,射擊技術也完全有把握,我是瞄準了怪獸的頭部開槍的,肯定命中了。怪獸就在我開槍的同時,朝我們這邊遊來,一靠近,就潛下水去,鑽過小艇,在30米遠的地方重又出現。怪獸不像魚類往下遊,而像一塊岩石似地沉下去,筆直筆直地往下沉。我的槍可以發射重量子彈,我是城裏最好的射手,當時清楚地感到射中了目標。可是,海洋巨蟒卻好像絲毫未受傷。”

1848年8月6日,英國巡洋艦“迪達爾斯”號的水兵們也目擊了海洋巨蟒。他們從印度返回英國的途中,在非洲南部約500公裏以西的海麵上遇到了巨蟒。“在艦艇側麵發現怪獸正朝我們靠攏!” 望台上的實習生薩特裏斯大聲叫了起來。艦長和水兵們急忙奔到甲板上,隻見距離軍艦200米左右的地方,一條怪獸昂起頭,露出水麵的身體部分長20餘米,正朝著西南方向遊去。艦長拿出望遠鏡,緊緊地盯住這條舉世罕見的怪獸。他把這天目睹的一切詳細地記載在航海日誌上。到了英國本土,就把它和親眼所見的怪獸畫像交給了海軍司令部。

類似的目擊事件不勝枚舉:

1875年,一艘英國貨船在洛克(音譯)海角發現巨蟒,當時它正與一條鯨魚搏鬥。

1877年,一艘遊艇在格洛斯特發現巨蟒,在距艇200米的前方水中作回旋遊弋。

1905年,汽船“波羅哈拉”號在巴西海灣航行時,發現巨蟒正與船隻並駕齊驅,不一會兒,就如潛水艇般下沉,在海中消失。

1910年,在洛答裏(音譯)海角,一艘英國拖網船發現巨蟒,它正抬起鐮刀狀的頭部,朝船隻襲來。

1936年,在哥斯達黎加海麵上航行的定期班船上,有8名旅客和2名水手目擊巨蟒。

1948年,一艘在肖路茲(音譯)群島海麵上航行的遊覽船,有4名遊客發現身長30餘米,背上長有好幾個瘤狀物的巨蟒。

據說70多年前,摩納哥國王阿爾倍爾一世為了捕獲海洋巨蟒,還建造了一艘特別的探險船。船上裝備了直徑5厘米,長達數公裏的鋼纜和能吊起一噸重物體的巨大吊鉤,並以12頭豬作為誘餌,可惜未遇而歸。

雖然迄今為止,有許多人目睹過海洋巨蟒,它究竟是何類動物,還是一個謎。它會不會像空棘魚一樣,有朝一日重新被人們發現呢?

1938年12月,有人在南非洲的東南海域捕獲了空棘魚。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學者相信這一事實。因為空棘魚生活在3億年前的海中,約1億年前數量逐漸減少,在7千萬年前完全消失匿跡了。

1952年至1955年,人們在同一海域又捕獲15條活空棘魚,如今沒有一個學者懷疑空棘魚的存在了。那麼,許多人目睹的海中巨蟒會不會是史前的動物呢?我們期待著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謎霧重重的太平洋怪獸

1977年4月25日,日本大洋漁業公司的一艘遠洋拖網船“瑞彈丸”號,在新西蘭克拉斯特徹奇市以東50多公裏的海麵上捕魚。當船員們把沉到海下300米處的網拉上來時,一隻意想不到的龐然大物和網一起被拉了上來。網裏是一具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獸的屍體。由於被網套著,看不清它的全貌,於是,船員們把繩索拴在怪獸屍體的中部,用起重機把它吊了起來。一股強烈的腐臭從屍體中散發了出來,屍體上的脂肪和一小部分肌肉拉著長長的粘絲掉在甲板上。船內一片騷動,現在人們看清楚了:這是一個類似爬蟲類動物的屍體。盡管已經開始腐爛,但整個軀體卻保存得很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有一個長長的脖子,小小的腦袋,很大很大的肚子(腹部已空,五髒俱無),而且長著4個很大的鰭。用卷尺測定的結果表明,怪獸身長大約10米,頸長1.5米,尾部長2米,重量約2噸,估計已死去一個月(事後經研究分析,認為已死半年到1年之久)。它既不是魚類,也不像是海龜,在海上捕魚多年的船員誰也不認識它。大家發出了驚奇的議論:“這和尼斯湖裏的蛇頸龍不是一樣嗎?”“是尼斯湖的怪獸——尼西吧?”……聞訊趕來的船長,見大家在欣賞一具腐臭的怪物,大發雷霆,他擔心自己船艙裏的魚受到損失,命令船員們立即把它丟到海裏去!幸好,隨船的有位矢野道彥先生,覺得這個發現不尋常,在怪獸拋下大海之前,拍攝了幾張照片並做了相關記錄。

消息傳到日本,頓時轟動全國,尤其是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們更是興奮,他們看了照片,進行了分析,認為:“這不像是魚類,一定是非常珍貴的動物。”“非常驚人呀!這是不次於發現矛尾魚那樣的世紀性的大發現。”“本世紀最大的發現——活著的蛇頸龍”……消息也立刻傳遍了全世界,各國報刊都很快轉載了照片,發了消息。這件事引起各國著名生物學家極大的興趣和關注,他們都對此發表了感想和談話。

把怪獸屍體又拋回大海這件事,引發了人們深深的遺憾和強烈的譴責。尤其是日本的一些生物學家,對此舉簡直氣憤得“切齒扼腕”、“怒發衝冠”,他們指責船長“無知、愚蠢”。日本生物學權威鹿間時夫教授說:“怎麼也不該扔掉,看來日本的教育太差了,才會發生這樣的事。為了2億日元的商品,竟然把國寶扔掉,簡直是國際上的大笑話。”盡管大洋漁業公司立刻命令在新西蘭海域的所有漁船,奔赴現場,重新捕撈怪獸屍體,甚至包括前蘇聯和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船隻,也聞訊趕往現場進行捕撈。但由於消息發表之日(7月20日)與丟棄怪物之日已相隔3個月,雖然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尋找它,然而在茫茫的大海裏,誰也沒能再把它打撈上來。人類可能認識一種新動物的最好機會,就這樣遺憾地錯過了。

值得慶幸的是,這次發現總算給生物學家們保留下了3件證據:一是怪獸的4張彩色照片,二是四五十根怪獸的鰭須(鰭端部像纖維一樣的須條),三是矢野道彥先生在現場畫的怪獸骨骼草圖。

(1)照片:是從三個不同角度拍攝的。有兩張是剛把魚網拖上甲板時拍攝的,網裏是那隻全身由白色的脂肪層包裹著的怪獸;另兩張是在怪獸由起重機吊起時拍的,其中一張是從怪獸側麵拍的,另一張是從怪獸背麵拍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怪獸有一個碩大的脊背,對稱地長著4個大鰭,照片中還可看到它腹內已空,整個身軀肌肉完整,隻是頭部露出白骨,怪獸白色的脂肪下麵有著赤紅的肌肉。從個頭兒大小來看,海洋裏隻有鯨魚、巨鯊、大烏賊可以與它相比。但從照片來看,它的頭部甚小,與現存的所有鯨魚類的頭骨皆然不同,而且頸部奇長,特別是有4個對稱的大鰭,這就沒有其他海洋動物或魚類可以與它相提並論了。

(2)鰭須:這是惟一留下的貴重物證。它是怪獸鰭端的須狀角質物。長23.8厘米,粗0.2厘米,呈米黃色的透明膠狀,尖端分成更細的3股,很像人參的根須。

(3)骨骼草圖:草圖左上方寫著:“10時40分吊起,尼西(即尼斯湖裏的怪獸)?拍了照片。”這是矢野先生當時的記錄,他根據現場的觀測和大致的測量,畫下了這幅草圖。怪獸骨骼長10米,頭和頸部長約2米,其中頭部45厘米,頸的骨骼粗20厘米,尾部長2米,根部粗12厘米,尾端部粗3厘米,身體部分長約6.05米。據他說,骨骼屬軟骨。

雖然上述這些記錄和證據是非常寶貴的,而且成為科學家們研究、鑒定、探討的依據,但是要依靠它們來確定怪獸究竟屬於哪一種動物,還缺少根本性的依據。因為沒有實物,無法與已知的各種動物和古生物的化石骨骼做比較,也就無法對比鑒定。所以日本的生物學家們說:“哪怕帶回一個小小的牙齒骨骼也好呀!”然而,畢竟太遺憾了……

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至今對此還是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從1977年報道這一消息後,這場爭論大體上經曆了這樣一個過程:蛇頸龍說——鯊魚說——爬蟲類動物說——不認識的動物說。

下麵簡要敘述各派假說的論據:

最初,有人認為它是鯨魚、鯊魚的,也有說是海豹、海龜的;但是這幾種猜測,依照留下的3個證據都被一一否認了。現在焦點是人們懷疑它是7千萬年前便已絕滅了的蛇頸龍的子孫。其中一個主要的依據,是它有那樣長的頸。圍繞著它的長脖子,人們爭論不休,許多學者欣喜地宣布:它是“活著的蛇頸龍”。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鹿間時夫教授認為:“從照片上看,僅限於爬行類,然而可以考慮太古生息過的蛇頸龍,可以說是發現了名副其實的活著的化石。”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古生物第三研究室的小島鬱生也說:“從照片看來,似乎是蛇頸龍後裔。蛇頸龍有兩種,一種是頭小頸長,一種是頭稍大頸短;這似乎是頸短的一種……”法國自然博物副館長包雪女士以及一些新西蘭生物學家等都同意這種說法。

的確,怪獸與蛇頸龍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人們以怪獸骨骼圖與蛇頸龍的化石骨骼做了比較,無論是整個骨架結構,或者局部的鰭、尾、頸,都與之相似。特別應該指出矢野的怪獸骨骼圖是根據他的目測和推測畫的,並不完全準確,但其結構與短頸蛇頸龍如此相像,不能不說這種蛇頸龍說是有一定根據的。蛇頸龍是生存於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時期的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它的細脖子很長。與它外形相似的陸上蜥腳類恐龍,最初也有著細長脖子,但是發展到侏羅紀後期,這種細長頸的恐龍逐漸消亡,代之而起的是白堊紀早期的素食龍(如腫頭龍、滄龍等),頸部都比較短了。蛇頸龍也向頸短的方向發展,如果是這樣,日本發現的這頭怪獸也可以說是更進化了一些吧?於是報上宣布:“這是20世紀的最大的發現!”

但是不久,對那一把惟一的物證——怪物須條,東京水產大學進行了蛋白質的分析,發現它的成分酷似鯊魚的鰭須,於是報紙、新聞又轉向鯊魚說,一時間“巨鯊”、“一種未見過的鯊魚”的說法又充滿了報紙。此時,英、美一些國家的生物學家也持此觀點。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奧韋恩·惠勒說:“這個獵獲物大概是鯊魚,以前在世界各海濱附近曾發現許多別的怪物,結果弄清楚後,都是死鯊魚。鯊魚是一類軟骨魚。它們沒有硬骨架。當鯊魚死後,屍體逐漸腐爛時,頭部和鰓部先從軀體脫垂,這樣就形成一個細長的‘頸’,末端像個小小的頭。許多日本漁民,甚至更為內行的人都被其類似蛇頸龍的形狀所愚弄……”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一時間許多持有蛇頸龍說法的人也都放棄了自己原來的主張。怪獸等於鯊魚,仿佛已成定論。

但是,經過再次測試須條,又不能肯定它是鯊魚了,加上一部分學者堅持爬蟲說,鯊魚說又開始動搖了。

的確,根據科學家和日本記者的現場調查,提出了種種否定它是鯊魚的根據:

其一,鯊魚的肉是白的,而怪獸則是赤紅的。

其二,當“瑞彈丸”船員們把它撈上來時,現場沒有一個人懷疑它是鯊魚,為什麼呢?記者調查了這個問題。原來鯊魚沒有排尿器,體內積蓄的尿是利用海水的浸透壓力,從全身排出的;因此,鯊魚的肉有一種尿特有的臭味,有經驗的漁民都會聞出來。“瑞彈丸”的漁民們正是由於這一點而否定了它是鯊魚。

其三,如果真是鯊魚,那麼具有軟骨架的鯊魚,在死了半年之後,是絕對不會被起重機吊起來的。因為屍體開始腐爛,軟骨也開始腐爛,屍體的軟骨架絕對經受不住大約兩噸的自重。對此,許多魚類學權威都認為這是否定鯊魚說的一個重要論據。

其四,怪獸有較厚的脂肪層,包裹在全身的肌肉上,而鯊魚隻在肝髒裏才有脂肪。

於是,從鯊魚說又轉回到爬行類動物說。證明怪獸可能是爬行類動物還有一個重要的論據,即怪獸的頭部呈三角形,這是爬行類獨具的特點。日本著名科學漫畫家石森章太郎根據骨骼草圖,畫了一幅怪獸複原圖。如果照此圖來看,它可真像一個爬蟲類動物了。

1977年9月1日和19日,在日本東京召開了兩次有關怪獸身份問題的學術討論會。參加會議的人有魚類、化石、鯨魚、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血清等方麵的學者共19人。他們研究了照片、草圖和鰭須的組織切片,進行了認真地討論,寫出了9篇論文。

綜合兩次座談會的討論意見,會議主持人、東京水產大學校長佐木忠義於同年12月15日下午向報界發表了日本學術界的研究結論:

(1)從怪獸鰭端須條的化學成分來看,得不出是鯊魚的結論。

(2)從怪獸的兩對腹鰭、長身體、長尾巴以及身體表麵都是脂肪等特點來看,是和迄今已知的魚類完全不同的一種動物。

(3)在分類學上,很可能是代表著全新的一種人類未認識的動物(海棲爬蟲類?)。

現在,人們都盼望在南緯43°53′,東經173°48′分曾經打撈上怪獸屍體的地方,有一天會再現怪獸的蹤影。或許它正是人們所期待的史前爬行動物。

航海日誌裏的神秘海蛇

大海裏,真的會有尚未被人類認識的龐然大物嗎?

眾所周知,在生物學領域,自從生物學家林奈1758年發明了生物分類的雙名命名法以來,用拉丁語登錄的全世界的動植物名字已有150萬種了。幾乎所有的動植物都包括在門、綱、目、科、屬、種的6個等級裏。但是在自然界裏,今天仍然有我們沒有發現或者不認識的動物。尤其是浩瀚的大海,更是神秘莫測。那麼,大海裏有怪獸嗎?很早以來,人們就傳說大海裏有神秘的怪獸,例如,有的說是像蛇一樣的巨大海獸,有的說像個大爬蟲,還有的說是有點兒像人的恐龍魚。這是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嗎?

最早知道海獸的是以前在北歐海麵上行凶打劫、稱王稱霸的海盜船。他們在船頭上裝飾了海獸的頭像,用以避邪並威嚇人們,這使海獸帶上了神秘的色彩。

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就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沿著海岸航行的海員們說,他們看見了許多牛的骨頭,它們是被海蛇吃掉的。因為他們的船繼續航行,遭到了海蛇的攻擊。”後世的許多著作中都記錄著類似的情節。

1734年,一個叫漢斯·艾凱德的船員,在他們的航船從挪威到格陵蘭去的海麵上,近距離目擊了一個怪獸:頭尖尖的,長脖子,身體像大木桶那樣粗,彎彎曲曲的像蛇一樣……他隨即畫出了一張這個怪獸的草圖。這張圖一發表,就轟動一時,人們給這個怪獸起了個名字,叫“Sea-Serpent”,意思是“海蛇”。這可以說是最早關於怪獸存在的一個證據了。

這之後,發現怪獸的事越來越多。在世界許多國家艦船的航海日誌上,都有著發現怪獸的記錄。這些航海日誌連同船長、艦長向本國政府所寫的發現怪獸的書麵報告和草圖等,至今已有上千件了。而相信海洋裏有怪獸的人,多是各國的船員,他們不少人都親眼看到過。他們把怪獸叫做“海蛇”或“海龍”,並把發現經過記錄到了航海日誌的檔案裏。

1848年一天,英國軍艦“德塔魯斯”號航行在離南非最南端大約500公裏的海麵上。值班員突然大聲喊道:“快看!軍艦側麵,有一個奇怪的東西!”從艦長到水兵都跑到甲板上來了。

在離艦200米左右的地方,一隻驚人的怪獸,抬起近2米長的頸和頭,遊了過去。艦長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怪獸的形狀,這隻怪獸是常年航行在海上的“德塔魯斯”號的船員們從來沒有見過的。

艦長把這一天的事件詳細地記入了航海日誌,並在回到英國後,向英國海軍軍部做了報告。根據報告中所載的目擊者的推斷,海獸大約有18米長。

1904年,德國軍艦“德西”號停靠在阿龍灣,在離船30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隻怪獸。艦長寫在航海日誌上的話是:“我們看到了怪獸,身長約30米,皮膚呈黑色,身上長滿了疙瘩,頭像巨大的海龍的頭,不久就消失了。除了我以外,很多軍官和水兵都看到了。”

1905年,人們得到了一個比較可靠的觀測記錄,因為當時有兩個英國動物學家協會的成員在巴西海岸親眼目睹了海蛇。他們是梅河德·瓦爾多和米切爾·尼柯爾。瓦爾多後來寫道:“我看到了一個很大的鰭,或者是(動物的)脊背鑽出了水麵。它是深褐色的,身上有皺皮。它大約有1.8米,露出水麵半米左右,我能看到水下的褶皺身體。接著一個大腦袋和脖子伸出了水麵,脖子有人身體那麼粗,腦袋呈龜狀,有眼睛。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從一方向另一方移動。它的頭和頸是深棕色的……在14個小時內,除我們兩位動物學家外,船上的其他人也都看到了那個‘海蛇’。它雖然靜靜地遊著,但比船的速度快,那麼它的遊水速度至少大於每小時16公裏以上。”

1924年,約翰·洛克哈特在他的《神秘的海洋》一書中寫道“大多數見證人都同意海蛇有著突出的特征:它是一種長蛇形動物,有一係列的峰起隆肉,頭部像馬;其顏色上部較深,下部較淺;移動時起伏波動;在夏季出現……它是無害的,從未對人發起攻擊。”

1934年,在加勒比海大西洋航線上航行的豪華客船“毛裏塔尼亞”號的船員們也曾幾次發現過海蛇。

根據記錄,在北大西洋、非洲南部海域、巴西海麵、加勒比海、日本近海、我國南部的北部灣、印尼海域、俄羅斯海域和新西蘭附近的南太平洋裏,來往的漁船和客船都曾有過類似的記錄,都曾發現過怪獸的蹤影。船長的報告也好,船員的說法也好,怪獸的形狀不外乎兩種,有的說像個大海蛇,有的說像蛇頸龍……但是,由於隻是少數人看到,而且從來沒有捉到一隻活的怪獸,所以習慣於傳統觀念的人們總是不相信有什麼怪獸存在。

前麵所述的太平洋怪獸屍體的發現,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是人們還是期待著再次發現太平洋怪獸,而且最好是活著的。

盡管後來有的報刊曾經登過一些消息說,有一些漁船在丟棄怪獸的海域裏多次搜尋,撈上來了鯊魚和鯨的碎骨,並認為那就是太平洋怪獸腐爛後分化開的骨骼,由此得出所謂“太平洋怪獸”根本不存在的結論。然而反對者認為,無法證明那些碎骨就是照片上完整怪獸的一部分,看來,人們還是習慣於遵循現有的知識,很難相信自己沒有見到的事物。

不管怎麼說,這個怪獸的發現,為人類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大海裏還有我們沒見過的龐然大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