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城牆、台基往往是夯築的。夯土是一層層夯實的,結構緊密,一般比生土還要堅硬,而土色不像生土那樣一致,並含有古代的遺物,最明顯的特點是能分層,上下層之間的平麵,即夯麵上可以看出夯窩,夯窩麵上往往有細砂粒。
李守仁給宋如心解釋說:“孟子說過‘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這裏的版築就是夯土了。”
有考古材料證實,商、周、秦、漢時期,重要建築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築成,宮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為建築基底,可以說我國古代的夯土技術是非常發達的。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這裏的“版築”,就是夯土技術。也就是說當時傅說當時隻是一個專門進行夯土打地基和築城牆的勞工罷了。
魏德福走了過來也解釋說:“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的國家,一個人的墓葬是不是經過專門建造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是不是用你們剛才說的版築技術,也是就夯土技術。中國的盜墓者經常就會利用這一點,夯土是被盜墓者當做判斷挖掘墓穴以判斷墓穴的主人是否身份尊貴。”
這個時候萬俟遙問魏德福:“你怎麼看?”
魏德福看了看,然後又從萬俟遙手中接過地圖然後看了看說:“你們看看我們走過的這條黃土溝,還有旁邊的那一條橫著的黃土溝,是不是非常的有規律啊!”
這個時候萬俟遙和唐金雲他們看出來,這兩條黃土溝是過分的有規律了。這兩條黃土溝除了說組成了十分完美的九十度角之外,就是這兩條黃土溝十分的直。這根本不像是自然衝刷出來的溝壑,自然的雨水衝出來的溝壑說什麼也是有彎曲的。這是因為土層的軟硬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軟的土層會被先衝走,然後硬的土層厚衝走。
這個時候魏德福又指著河水的對麵說:“你們看看對麵的情況,是不是和這裏的大不相同啊!”
之間對麵的河岸和這邊的確是不一樣,這條有黃土溝形成的不大的河流的兩岸是有明顯的區別的。他們所在的這一邊的河岸是垂直上下的,就是一道黃土牆一樣。然後對麵的就不同了,有一定的坡度,而且坡度十分的明顯。
雖然說我們學地理的時候,書本上曾經告訴我們說,因為地球的轉動方向產生的離心力的原因,水流對兩岸的衝刷產生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但是那樣的差別並不是很大,我們肉眼是稍微能夠看出來的。
但是這裏實在是太明顯了,一邊像是用刀垂直切成的一樣,另一邊則是一個明顯的斜坡延伸出去。一條河流兩邊的土質不能差這麼多,世界上怎麼尋找都不會找到這樣的一塊土地的。
唐金雲看著這兩條黃土溝說:“我每年當初怎麼就沒有發現呢,這根本不是自然形成的,這是人工製造的的吧!”
李敬堂搖頭說:“不對,是自然形成的,隻不過裏麵產生少許的變化!”
萬俟遙不知道為什麼李敬堂會這麼說,就問李敬堂:“為什麼會這麼說?”
李敬堂指著這一條筆直的換土狗說:“要說人工在裏麵沒有幹預也是不全麵的,我想這裏麵可能有這麼一種情況。我們看到這一段河岸是用夯土夯成的,所以十分的緊密結實,不容易被水流侵蝕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這裏被一大塊的黃土完全覆蓋了,後來這裏因為降水造成水土流失,正好經過這段被夯土夯成的地方。河水不斷的將上麵的一層黃土給衝走,慢慢地沿著這一段夯土層下切。而另一半的沒有夯土層的河岸就被這樣慢慢侵蝕了。”
“也就是說,河流隻能沿著這一段夯土牆一樣慢慢的向下,而不能像是其他的黃土溝一樣因為水流量的加大而河道加寬了。另一邊是形成了坡度是因為那邊不像是這邊一樣用夯土夯成的,所以和容易被衝刷。”萬俟遙接著李敬堂的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