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思想的解放
世界上下五千年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歐洲資產
階級力量的擴大。從14世紀起,新興
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發起了新思想
文化運動,史稱“文藝複興運動”。
文藝複興時期,歐洲的文化藝術進入
了繁盛階段,出現了一大批對人類思
想文化藝術有傑出貢獻的曆史人物,
使人的思想從封建教會的束縛下解
放出來。15世紀末,由於教會的殘酷
壓榨,德國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宗
教改革運動。這場運動傳播到其他西
歐各國,從根本上動搖了教會的統治
地位,興起了一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
展的新教派。1500年前後,隨著新大
陸的發現與新航路的開辟,人類曆史
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由於新航路的開
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
法國等國相繼進行殖民擴張與殖民爭
霸。新航路的開辟大大促進了近代資
本主義的發展。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orld
世 界 上 下 五 千 年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orld
?154?
阿維農之囚
14世紀以後,羅馬教會不斷受到歐洲各地異端運
動和城鄉起義的打擊,不斷加強的法國王權也開始向教
權挑戰。法王腓力四世下令向一直享有各種免稅特權的
法國教士開征俗世什一稅,此舉遭到以天主教世界首腦
自居並以教權至上論為最高宗旨的教皇卜尼法斯八的強
烈抨擊和抵製。法王腓力四世首先迫使教皇默認了腓力
四世對法國教會財產的征稅權。後來,雙方矛盾不斷激
化。麵對王權的嚴重威脅,卜尼法斯八世孤注一擲,頒
布了一道“神聖一體敕諭”,開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
腓力四世針鋒相對,列舉了卜尼法斯八世的29條罪狀,
決定以國王的名義在法國審判教皇,並派軍隊赴羅馬傳
訊教皇。1303年9月的一天,卜尼法斯八世正在秘密開
會,策劃對腓力四世的懲罰。忽然,法軍闖進宮來,聲
稱稟法王的旨意,令教皇到法國受審。卜尼法斯八世頓
時嚇得仰麵倒在床上,渾身打顫,整整三天,沒有喝上
一口水,沒有吃進一點東西,受盡了法軍的戲弄。卜尼
法斯八世終被營救出來,但經受這般淩辱以後,終日憂
悶,氣憤難忍,不久便死去。1305年,在腓力四世的幹
預下,法國波爾多大主教被選為教皇,稱為克萊門五
世。1308年,腓力四世將教廷由梵蒂岡遷往法國南部城
市阿維農,使教皇完全控製在法王的手中。從此,教皇
教會大分裂
基督教曆史上經曆了兩次大分裂。第一次大分裂發生於
1054年,這次分裂出現了西歐的天主教和東歐的東正教。第
二次大分裂發生於1378年。1377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將
教廷遷回羅馬,並在第二年去世。樞機主教團在羅馬人的要
求下,選出意籍教皇烏爾班六世。他即位後力圖消除法國對
教廷的影響,引起在樞機主教團中占多數的法國人的不滿。
他們於是離開羅馬,回到阿維農,並聲稱被脅迫而選出的烏
爾班六世職位無效,另選日內瓦樞機主教為教皇,稱克萊門
特七世,駐阿維農。烏爾班則在羅馬另設樞機主教團。因而
形成天主教會大分裂的局麵。各國則根據其對法國和德、意
的政治態度和關係的親疏,分別擁護其中一位教皇,而形成
兩個勢力集團。天主教會大分裂真正起因並非教義、教規上
的分歧,而是西歐各國封建統治者爭奪權力的反映。後來,
兩處的樞機主教團於1409年在比薩舉行會議,決定廢掉烏爾
班和克萊門特而另選出新教皇。兩個被廢的教皇都不承認會
議的決定,於是基督教世界就有了三個教皇。這種大分裂的
局麵直到1417年才結束。
成為法國國王的人質近70年,史稱“阿維農之囚”。在
這期間,教廷一直具有濃厚的法國色彩,此間教皇委派
的134名閣員中,法國人占113名。教廷被打上“法國製
造”的烙印後,其對天主教世界的號召力已趨向虛無。
“阿維農之囚”事件是中世紀教權由盛轉衰的標誌。
法國阿維農城堡,是為克萊門教廷所在地
法國教皇克萊門五世
?155?
第九章 思想的解放
文藝複興
歐洲的中世紀是個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
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製
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
教法庭就要對他製裁。在教會的管製下,中世紀的文學
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
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
侵,東羅馬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
術珍品和文學、曆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
難。後來,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
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曆史文明
和文化等。從此,西歐人發現古希臘的一切是那樣的美
好,中世紀的一切是那樣的醜惡,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
要求恢複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
風,慢慢吹遍了整個西歐。掀起了一股洶湧澎湃的“希
臘熱”浪潮。這就是曆史上所稱的“文藝複興”。
以意大
利為中心,以
“人文主義”
為指導思想的
文藝複興的浪
潮席卷了全歐
洲,出現了一
大批著名的
宗教改革家
(如德國的馬
丁?路德)、
文學家(如英
國的莎士比
亞、法國的
拉伯雷、西班
牙的塞萬提斯
等)、社會主
義思潮的創建
者(如英國的
莫爾)、自然
科學家(如波
蘭的哥白尼、
意大利的伽利
略等)、哲學
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文藝複興運動的主導思想,也是歐洲文藝複
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一種思想體係。人文主義即一切以人
為本位,主張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縛,要求關心人、
尊重人、一切以人為中心,給人以個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強
烈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義,反對人一出生就有罪的說
法,認為人是偉大的,人應享用人生的快樂,人應該掌握自
己的命運。
家(如英國的培根等)
等。在這些著名的文學
家、藝術家、科學家的
推動下, 文藝複興使
中世紀的文化失去了光
彩,極大地推動了社會
曆史的進程。文藝複興
預示著中世紀“黑暗時
代”的結束,也表明人
類對自由平等的美好社
會的永恒追求。
文藝複興時期的佛羅倫薩
伽利略
文藝複興時期,托馬斯?莫爾反映空想社會
主義思想的代表作《烏托邦》的插圖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orld
世 界 上 下 五 千 年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orld
?156?
但丁(1265~1321年),出生在佛
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意大利文
藝複興時期的偉大詩人。恩格斯稱他是
“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
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少年時曾在一次宴會上見到一
位容貌清秀、美麗動人的姑娘貝阿德麗
采。但丁非常喜歡她,宴會後常找機會
去看望她。隨著年齡的增長,但丁把貝
阿德麗采當做自己精神上的愛慕對象。
但不幸的是貝阿德麗采卻與一位銀行家
結婚,不久死去。但丁為此悲傷萬分,
寫了一係列的悼念詩。後來,他把為貝阿德麗采寫的詩
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連起來,說明每首詩的寫作動
《神曲》的偉大意義
《神曲》通過詩人對幻遊過程中遇到的上百個各種類型
人物的描寫,反映了意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世界過渡轉折時
期的現實生活和各個領域發生的社會政治變革,透露了新時
代的新思想——人文主義的曙光。《神曲》對古今政治、哲
學、神學、詩歌、繪畫、文化作了藝術性的闡述和總結。因
此,它不但在思想性方麵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
時代的裏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傳授知識的
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製。
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
因,取名《新生》。詩中但丁追求純潔的愛情,把貝阿
德麗采看做是上帝派來拯救他靈魂的天使,一個神化的
女性。從此之後,貝阿德麗采成了但丁
作品中一個象征性的理想人物。
當時佛羅倫薩政界分為兩派,一派
是不願意受製於教皇的“白黨”,另一
派依靠教皇勢力的“黑黨”。但丁強烈
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
後來,代表教皇和貴族利益的黑黨屠殺
反對派,控製了佛
羅倫薩,並宣布放
逐但丁。1 3 0 2 年
,不肯屈服的但丁
開始了近2 0 年的
流放生活,最後在
1321年客死他鄉。
在流亡生活中,
但丁創作了《神
曲》,表現了他的
理想和願望。《神
曲》結構完美、卷
帙浩繁,根據詩人
對幻遊三“冥界”
的描寫,分為《地
獄》《煉獄》《天
堂》三部曲。
《但丁之舟》
法國德拉克洛瓦所畫。此圖描繪了《神曲》的《地獄》中的一節,表現了但丁同維吉爾乘小舟渡
過地獄之湖,受到永久懲罰的死亡者企圖爬到小舟上的情景。
但丁《神曲》中的插圖
但丁《神曲》中的插圖
?157?
第九章 思想的解放
彼特拉克
從少年時代起,彼特拉克就非常喜愛文學、修辭,
對古典作家的作品尤為著迷。古羅馬維吉爾的詩歌、西
塞羅的講演都強烈地吸引著他。他常常徹夜不眠,在油
燈下如癡如醉地閱讀著。彼特拉克熱愛生活,熱愛美麗
的大自然,反對中世紀教會長期以來宣揚的禁欲主義。
在風景秀麗的地方,在遠離城市喧囂的田園山莊中,彼
特拉克揮筆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作。
彼特拉克一生的創作很豐富,其中《歌集》《阿非
利加》《意大利頌》等尤其著稱於世。《歌集》是他用
意大利文寫成的366首抒情詩。在《歌集》裏,彼特拉克
繼承了傳統的14行詩形式,使它達到了更完美的境地,
對以後的歐洲詩歌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阿非利
人文主義之父
彼特拉克是文藝複興時期用人文主義觀點研究古典文
化的最早代表。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
代,中世紀將人性壓製是違背自然的。為此,他廣泛搜集希
臘、羅馬的古籍抄本,並且敢於突破中世紀的神學觀念,用
新時代的眼光,把人和現實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詮釋古典著
作。他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對歐洲文藝複興運動和本人的創
作,都產生了影響。彼特拉
克認為,人的高貴並不決
定於出身,而是決定於人
的行為。他歌頌人的高貴和
智慧,宣傳人可以追求塵世幸
福,享受榮譽的權利,並向中
世紀宣揚的神權說和禁欲主義
提出挑戰。因而,彼特拉
克被尊為“人文主義之
父”。
加》描述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這首用拉丁文寫的長詩,
讚揚了擊敗迦太基統帥漢尼拔的羅馬將領西庇阿,實際
上也是對偉大的意大利民族的讚美。彼特拉克在《意大
利頌》中,表達了他反對封建割據、渴望祖國統一的強
烈願望。他呼籲意大利,“掙脫你身上沉重的鎖鏈”,
爭取統一和獨立。
1340年,巴黎和羅馬爭相邀請彼特拉克去接受桂
冠,最後他選擇了羅馬。1341年4月8日,在羅馬卡匹托
山上,傳統的儀式隆重舉行,主持人鄭重地宣布授予彼
特拉克“桂冠詩人”的光榮稱號,人們熱烈地向他祝
賀。彼特拉克成為享譽整個歐洲的著名作家。
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塑像
文藝複興時期歐洲繁榮的城市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orld
世 界 上 下 五 千 年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orld
?158?
《十日談》
1348年,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發生了一場可怕的瘟
疫。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有大批大批的屍體運到城
外。從3月到7月,病死的人達10萬以上,昔日美麗繁華
的佛羅倫薩城,變得墳場遍地,屍骨遍野,慘不忍睹。
這件事給當時意大利一位偉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響。
為了記下人類這場災難,他以這場瘟疫為背景,寫下了
一部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
《十日談》被稱為“人曲”,是和但丁的
《神曲》齊名的文學作品,也被稱為《神曲》
的姊妹篇。這部小說為什麼稱為《十日談》
呢?原來,在佛羅倫薩鬧瘟疫期間的一個
清晨,7個美麗年輕而富有教養的小姐,
在教堂遇到了3個英俊而富有激情的青
年男子。他們決心離開佛羅倫薩這座正
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於是,他們相
約,兩天後到郊外一座小山上的別墅
裏去躲避瘟疫。這10位年輕人每天不
是唱歌跳舞,就是閑情漫步。在暑氣
逼人的夏季,他們坐在綠草如茵的樹
蔭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講一個動聽
的故事,以此來愉快地度過一天中最
難熬的時光。他們一共講了10天,合
薄伽丘
薄伽丘(1313~1375年),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契塔爾
多。他青年時代先後在那波裏學習商業和法律,並有機會進
入宮廷,接觸貴族生活,同人文主義者廣泛交遊。1340年,
薄伽丘回到佛羅倫薩後,堅定地站在共和政權一邊,反對封
建專製,並多次受共和政權委托,出使其他城邦和法國。他
是位博學的人文主義者,在翻譯和用人文主義觀點詮釋、傳
播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晚年,致力於《神曲》的研
究,並撰寫《但丁傳》。薄伽丘一生作品甚豐,著有長篇小
說、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他的作品大都從神話傳奇或
古典文學中擷取素材,讚頌友誼和愛情,展示人世間生活的
美和歡樂,譴責禁欲主義,同時注重刻畫人物充滿激情的心
理狀態。
計100個故事,這些故事收集成集
子就叫《十日談》。作品中描寫和
歌頌了現世生活反對禁欲主義,歌
頌男女愛情,反對等級特權,宣揚
人類平等,揭露貴族的腐朽和愚
昧,抨擊僧侶的虛偽和荒謬。《十
日談》寫完後,薄伽丘受到封建勢
力的迫害和打擊,時常被教會派來
的人咒罵和威脅。有一次,他憤怒
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
《十日談》全部燒毀,幸好他的好
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詩人彼
特拉克苦苦相勸,《十日談》才得
以留存至今。
薄伽丘小說《十日談》中的故事畫麵
15世紀,克裏威裏為薄伽丘《十日談》手抄本所繪的畫
薄迦丘塑像
?159?
第九章 思想的解放
達?芬奇
1452年4月15日,達?芬奇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城附
近的一個小鎮上。他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的天賦,畫的
小動物惟妙惟肖,於是父親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畫家
和雕刻家佛羅基阿的畫坊當學徒。達?芬奇來到畫坊以
後,老師佛羅基阿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
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一連幾天都是如
此。達?芬奇終於不耐煩了,認為老師小瞧了他,讓他
畫這麼簡單的雞蛋。老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
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
即使是同一個蛋,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
形狀也不一樣啊。”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
了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
在當時,繪畫的選題和表現手法都受到封建教會
的限製,但達?芬奇的思想不受其約束,他崇尚自由、
解放。達?芬奇一生在繪畫上孜孜追求,為我們留下許
多名垂千古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後的晚餐》和
《最後的晚餐》
????????????????????????????????????????????????
所作的壁畫,取材於《聖經》中耶穌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的
????????????????????????????????????????????????????
上說出“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這句話後,他的12個
門徒瞬間的表情。透過每個人不同的神態表情,你可以洞察
到他們每人的性格和複雜心態。畫麵布局突出耶穌,門徒左
右呼應。坐在中央的耶穌莊嚴肅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戶襯托
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猶大處於畫麵最陰暗處,神色驚慌,
喻示他心地齷齪醜惡,與耶穌形成鮮明對照。在這幅畫裏,
????????????????????????????????????????????????????
的行為與邪惡勢力。
《蒙娜麗莎》。達?芬奇不僅是位成績斐然的藝術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