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羅維洛痛快地說明自己確實沒有什麼一般理解的那種擔保和抵押,然而他有一條舊的油船,已出租給石油公司運輸石油,根據租約,可以按期收取石油公司的租金。如果銀行認為包租出去的船可以作為抵押,那麼他就可以獲得貸款了。
謝天謝地,銀行經過反複研究,竟然同意這種做法。丹尼爾·羅維洛用這筆貸款買了一艘舊貨船,並改造成油船。他把這艘油船出租給石油公司之後,又以它為抵押,從銀行獲得新的貸款,利用貸款又購進舊貨船,改裝成油船,這樣地相繼幹下去,丹尼爾·羅維洛獲得了一筆又一筆的貸款,他的油船隊伍也日益壯大。日益增多的資金積累使丹尼爾·羅維洛的事業蒸蒸日上。
其實,“機遇”看似偶然,其中卻包含著很多的必然性。美國著名大富翁丹尼爾的發家史也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初看白手起家者,總以為是“運氣”的恩賜,然而,丹尼爾·羅維洛的事例使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隻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效抓住機遇,廣開渠道,並最終取得成功。對於白手起家者,開頭幾步是無比艱難的,他們就是在自己獨立無援的時候不斷嚐試,靠“運氣”的幫助成功地走好了第一步、第二步,從而使他們興趣頓增,情緒激昂地投入到給他們帶來成功刺激的事業中,直到獲得更多的成功。
然而,我們並不否認,“運氣”包含著很多的內在因素。美國心理學家金·魯森布博士認為:一個人的個性可能有助於他的命運,但是在開始的時候,卻可能是命運決定了一個人。
因此,作為純粹的偶然性,適當的機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條件。隻是,作為個人,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盡可能地力量完全投入生命的流變的環境裏,即為了要追逐幸運的機會,就必須盡可能地與這些機會接近,不遺餘力地進入那個圈子,等待機會的挑選。
點評:
機遇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它猶如一陣風,可遇而不可求,也許眼前你正在做的正好就是獲取財富的良好機遇,因此抓住它並好好利用它,你就能牢牢地掌握住了成功。
管理悟語:“機遇”看似偶然,其實也必然。
12.小蛇吞大象
1977年,位於香港中區鬧市的地下鐵中環和金釧站舉行興建投標。
眾人矚目。
如果在這塊享有“地王”之稱的地皮競爭上奪標並發展物業,不僅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由此更可以增強企業信譽,且名聲大振。
這一切,對天命之年的李嘉誠來說,充滿著極大的誘惑力。
1928年7月19日,李嘉誠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書香門第。他少年命運多舛,為避戰亂隨家逃港,寄人籬下。父親不幸病故後,13歲的他就輟學肩負起全家的生活重擔。李嘉誠最初在舅父的鍾表公司做推銷員,在苦難的生活中逐漸成熟起來。
1950年,李嘉誠籌集了50000港幣創辦長江塑膠廠,以生產塑料花打開了市場,被譽為“塑料花大王”。
1958年,他涉足地產,憑借出色的經營才華,不長時間便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發展商和物業擁有者。
1974年到1975年,李嘉誠趁地產處於衰退時期,用低價購入多處可建立高級大廈的地盤,其中一處位於北角寒西湖,麵積為86萬平方米,李嘉誠將其建設成高級住宅區,賺利1.5億港元……
然而,在“地王”公開招標競投以來,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先後收到30個財團,以及地產公司申請投標。其中,前來申請投標的財團及地產公司有: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日奧財團、輝百美集團、嘉年集團、恒隆有限公司及霍英東集團等。
李嘉誠笑到了最後。他力挫多家競爭對手,上舉擊敗一度呼聲甚高的香港地產:界巨子——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們讚譽為“長江實業擴張發展中的重要裏程碑”。
好戲連台,李嘉誠在此之後,又導演了一幕精彩的“小蛇吞大象”。
“青洲英泥”是一家老牌英資公司,收購“青洲英泥”這一仗李嘉誠先從清掃外圍開始,意在削弱英資實力。從1978年起,他委托多方人士,不動聲色地在股市上買入“青洲英泥”股票,待股數達到25%時,他出任了該公司的董事,再等股數達到40%以上時,他坐上了該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