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創業經驗

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沒有一個人是不想當老板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做老板的資格的。很多人選擇了創業,到頭來卻連本錢也虧掉了。

因此,年輕人選擇創業一定要慎重,同時,也一定要不忘記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

1.創業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你能做老板嗎?

不少朋友,他們對打工完全沒有興趣,一味隻想做老板。一個成功的老板,一定有他們的過人之處。

做老板,開創一番事業,也有“錦囊”的。這裏所說的“創業十要”,值得創業者參考。

(1)要從事你有興趣的行業。

(2)創業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願望促成的,如果沒有這種願望,還是為別人工作較好。

(3)人才、人才、人才,找最好的人才。

(4)如果你無法把產品銷售出去,千萬別創業。

(5)注意財務管理。有些公司因為太成功,往往忽略了財務管理而出軌。

(6)成長速度千萬別超過本身可控製的能力,當你要控製成本時,這點尤其重要。

(7)開業以後,找出有專長的人,雇用他們,授權給他們。

(8)每件事的代價,都比你想像的高,做事要留點緩衝時間,成功是不能討價還價的。

(9)所謂危機,就是危險中還有機會。

(10)堅持到底最重要。不少創業者,往往都是不能支撐到最後而失敗的。

這“十要”,倘若每一項都能做到,那你必定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另外,“不熟不做”的原則,也為一些創業者忽略;恍若盲人,認為有錢賺即亂投資,其結果必以失敗告終。

創業,是一種個人的革命,革命是要付出重大的代價的,其過程可能驚險百出,險象環生,非有堅強的意誌支持不可。

創業,通常為了賺更多的錢,但要切記衡量自己的力量,因為創業不成功,隻會倒過頭來虧掉本來已經不多的儲蓄。

2.創業前,你一定要有所計劃,下麵便是成功人士的忠告

“創業家”是指雄心勃勃想創番個人事業的人。

要想成為個人“創業家”,首先得有辦公用的桌子和筆。具體幹事業時,就不那麼簡單了。比如說,辦公室裏還少不了計算機、複印機、傳真機等等。假如你隻想到這些,就會把資金放到腦後,而沒有籌措資金的方法,就隻有甘當工薪階層了,所以,創業必須有計劃、有籌措資金的知識以及與貸款部門打交道的經驗。有了這些條件,下麵的問題就是如何起步了。

第1條: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驗)

以上3點是美國經營學家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當你獨立開業時,這3點比其他任何事情、步驟都更為重要。千萬別小看它們,否則你的創業計劃就難以實現。一定要按這3點要求認真去做。

第2條:System(機製)→Behavior(行動)→Assets(資產)

請你按專家的上述要求去做。如果你要創辦自己的企業,而對這行業企業的機製缺乏深入了解,那麼,你以後的行動、努力都可能是無意義的,因而也不可能獲得資產。

第3條:對你而言,財產意味著什麼?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判斷出你的經營意識。

創業時,首先,最重要的是本錢。

本錢是什麼?

企業經營資源,一般人們認為它包括:人、財、物、信息。創業時的資源也是這4種。

創業時的這幾種資源,你會首選什麼呢?

凡事錢當先。創辦企業首先需要錢。這樣回答的人是沒有經營常識的。

開創事業,本錢首先是人:對於個人創業者來說,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是你的親戚、朋友,是那些與你誌趣相投的人,理解你的人,生意上相往來的人,還有你自己。圍繞著你的這些人事關係,就是你創業的本錢。這是你創業時所必須的最基本的財富。

你自身的人際關係網絡,對你個人創業都會有很大影響。

第4條:你應該選擇哪一種事業?

過去經濟不景氣時候,企業從隻注重規模效益、追求市場份額第一,向多元化、多品種經營方向轉移。有的企業甚至調整產品結構,生產完全不同種類的產品,在日本,就曾有過巨型鋼鐵廠用停工的煉鋼爐栽培食用菌的事。最後,這個“創舉”失敗了。現在,在產業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們認識到“重操舊業”的必要性,要“回歸本行”,不再涉足那些陌生的行當。

這種教訓也同樣適用於野心勃勃、夢想創辦自己企業的創業者。

創業,也要有效地運用你以往的工作經驗。同時要樹立起信譽,需要取得相應的資格。

如果你想以連鎖店的形式開創自己的事業,你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比如,在其他連鎖店做一段臨時工,積累相應經驗是相當重要的。

第5條:你所選定的事業前景如何?

你一定要選擇你有經驗的和你所喜愛的工作。但同時,你必須注意:你所選擇的事業本身必須有發展前途,前景可觀。如果你所選擇的業種本身效益不佳,你就需要重新研究確定想進入的行業。在前景不妙的行業內,你很難成功。

即使是你所熟悉的行業,你是否有獨到見地?你是否發現了別人尚未看到的商機……這對你的成功十分重要。不管怎麼說,總有例外的情況。如果你不期然涉足你陌生的行業,即使開頭挺順利,假使你平常沒有對各種意外性有所準備的話,你的事業也不可能發展壯大。

遺傳學告訴我們:個體的變異是在正常的係統不斷的循環往複中產生的。好的企業、好的產品也決非一蹴而就,它隻能在企業的不斷發展完善中產生。

第6條:你認為你要創辦的企業,規模應該有多大?

現今企業中正興盛裁員的浪潮。裁員,是經營者無能的表現。企業經營不景氣,因而要用裁員的辦法,削減員工以擺脫困境。話雖如此,說實在的,對經營者來說,人事費用負擔確實很沉重。

你所創辦的企業,規模多大合適?這要考慮你辦的企業是個人的、是一般的公司還是大型公司。

如果你要創辦的是個人企業,就不需要什麼法定資本,創辦費用也微乎其微。況且,創辦這種企業也不需要什麼人事費用。對個人創業者來說,這可以算是最好的、最簡便的一種方式了。

如上所述,創辦個創業,最重要的是不借助任何人的幫助,完全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責任自己堅持的原則。成功,是個人的業績;失敗,也隻是你自己的事,不會給其他人添麻煩。個人創業者,隻有朝著成功全力以赴,才能品嚐到個人創業的妙處。

3.學會診斷創業路上的常見病,這樣你才能使自己更加壯大

根據一般經驗,超過一半的創業個案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很多創業者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創業前認為最艱難的時期是籌備創業的階段,而公司正式運作後,便可鬆懈一下。而創業實踐後,卻發現公司運轉後,各式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常常令他們不知所措,跟以前想像差別很大。事實上,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疑難雜症,就像小孩子生病一樣,需要冷靜應對。

企業通常患的“病”,其實可分為融資、客戶來源及產品三大類。

融資——有關企業所麵對的融資問題,各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為創業家提供優惠的貸款,例如香港政府有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計劃,但許多經營者卻放棄了,其原因可能包括不了解該計劃的存在,避免繁瑣的申請程序,或不懂得如何撰寫能贏得貸款的創業計劃書。

客源——如果企業有客源不足的問題,其經營者在該行業所經營的時間應該不長。“不熟不做”的好處,是創業者本身在該行業已建立了人際網絡,在客源方麵會較有保障。

產品——隨著時代的轉變,企業的產品應在市場上要有一個特定的定位,單靠模仿是難以取得成功的。

為了預防企業“生病”,創業者應注意幾個重要因素:

一是風險評估:中小企業在創業前應先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評估公司或產品的市場定位、針對的顧客對象及預計首年的收入和支出。企業應最少預留應付一年支出的資金。

二是個人網絡:如果創業者有意進軍某個新行業,宜先多結交該行業的朋友,待人際網絡建立起來後再正式開業。此外,工餘時不妨多參加些社交活動,擴展自己的圈子,或許這些新相識就是你將來的顧客。

三是知人善任:無論作為老板的你有多能幹,都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工作。在不同專業範圍內雇用有關的專才,給予他們發揮的空間,才能使各人盡展所長,令公司得到最大的利益。

四是專業知識:創業者最好對所選擇的行業有專業的知識,如有好的人際網絡,更可降低創業初期的風險。若創業者本身並無任何專業知識,則建議他們投資加盟店,因為其固定的經營方式會令創業者較易上手。

五是自身性格:理想的創業者,本身的性格應有冒險精神,不怕失敗,並視問題為工作的動力。老板亦必須是一個成功的領袖,去領導員工發揮所長激勵他們盡力工作。若自己缺乏領導能力,你大可選擇成為自由人或經銷商,這也是創業的一種。

4.初創企業,你一定要懂些法律,以下便是創業者必知的法律知識

在您開始創業前,您需要了解我國的基本法律環境。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在許多領域仍有很多計劃經濟的痕跡,政府對經濟的管製還比較多,許多經營項目需經審批,行政檢查比較多,稅外費用也時有發生。隨著政府經濟管理水平和企業自律能力的提高,上述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