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發現他人值得褒揚之處

你應該善於表揚他人,善於發現他人值得表揚的地方。這樣會讓人了解到你高尚的品位和溫文寬厚的風格,你會獲得更多的尊敬和更高的聲望。完美不管在什麼地方被發現,都會得到眾人的珍惜。

對於他人的褒揚可以給你提供深入交流的契機,也給你提供了學習的榜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把你的品格展示給你的同伴和朋友。但是有些人卻按照相反的方式做事情,他們長著一雙善於挑剔的眼睛,他們總會找出錯誤來進行大力抨擊;他們過分貶低那些不在場的人,以奉承那些在座的人。那些淺薄的人很容易被他們迷惑,不知道他們不過是在搬弄是非。還有一些人養成這樣的習慣,總是認為今日的平庸之輩也比昔日的傑出人物高出一籌。謹慎的聰明人應該善於識別這些行為,不要中了別有用心的人的詭計。做人應該中庸持重,應該堅持真理。不要言過其實,也不要文過飾非,更不要阿諛奉承。

別被花言巧語迷惑

有些人善於巧言令色,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欺騙。他們迷惑別人,不需要什麼魔術師的道具,但是他們本身就是非常優秀的演員,他們真誠地向人表示自己的崇拜和敬意,讓人飄飄然,特別是那些頭腦簡單的傻瓜更是感到陶然沉醉,根本不知道他們別有用心。

這些騙子善於出賣自己的體麵,他們通過奉承話來償還自己的債務。如果一個人對於任何人都做出許諾,那麼就相當於他什麼都沒有說。許諾如同陷阱,愚蠢的人很容易跌進去。真誠的慷慨的人認為對人伸出援助之手的行為是自己的責任,而虛假的慷慨是對人的欺騙。當然,對人慷慨大方也要把握分寸,如果一味要人接受自己的慷慨,那就成了對人的哀求,好像自己為了得到滿足的一種根本的需要。善於花言巧語的人並不是對人表示自己的尊敬,而是向那人的錢袋表示敬意,他獻媚的對象是金錢而不是人,雖然表麵上他在向人鞠躬行禮。這樣的人不是真誠地尊敬他人的人格,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鋪墊基礎。

小心那些故作高尚的人

有些人特別富有心機,而且心術不正,他們故意做出高尚的樣子,其實全為了自己可鄙的私利。他們假裝著更看重你的利益,讓你感動,其實這一切都是他們的詭計。對付這種人的辦法就是多多警惕,特別當你生活在一個道德水準未必那麼高的時代。有些人故作高尚,但是會很快地把他們自己的事情和你糾纏在一起,如果你不能看透他們的企圖,你可能就成為了那隻愚蠢的動物,為人火中取栗。

清醒地認識自身和現實

對於自己應該誠實,不應該被自我的幻想蒙蔽了眼睛;對於自己的事務更應該腳踏實地,而不能馬虎和草率。特別在你剛剛踏上社會之途的時候,更應該如此。幾乎每個人都把自己當作王子和公主,自視甚高,許多窮光蛋卻把自己當作百萬富翁。每個人對於生活都充滿了幻想,總認為自己被幸運女神青睞,覺得自己是一個神童。年輕人喜歡抓住任何東西都不放手,而沒有人會在意自己和別人的經驗和教訓。

年輕人生活在夢中,他們終日沉浸在自己虛幻的幻想中,根本不會抬頭看一下真實的現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清醒地認識自身和所處的現實簡直就是一種折磨。一定要做一個明智的人!凡事應該從好處著想,但是要做最壞的打算。人應該保持平常心,不論對於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追求高遠的目標。但是不要眼高手低,這是人生最佳的策略。不論你開始做什麼事情,你都不要抱過高的期望。如果你經驗不足,你就不要恣意妄為,否則會帶了嚴重的後果。善於學習和領會各種相關的知識可以有效的防止你做錯事。人應該具有自知之明,不僅應該了解自己的實力和要求,自己的能量和性格,你還應該了解自己對於現實產生了哪些幻想。

時時要有危機意識

中國有一句古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人在困苦的環境中因為容易激發奮鬥的力量,反而容易生存,而在安樂的環境中,因為沒有壓力,容易懈怠,反而會為自己帶來危機。這一句話也可以這麼解釋:人如果時刻都有憂患的意識,不敢懈怠,那麼便能生存和發展,如果耽於安逸,今朝有酒今朝醉,那麼就有可能自取滅亡。

不管將這句話做何解釋,它的基本精神都是一樣的,也就是:“人要有憂患意識!”用現代的流行語言來說,就是要有“危機意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遲早會垮掉;個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必會遭到時代的淘汰。

也許你會說,你的命運好,根本不必擔心明天,也不必擔心有什麼橫逆,因為你必能“逢凶化吉”!你如果真有這種命運,那我無話可說,但問題是,你真的命運好嗎?別這麼自信吧!

也許你會說,“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是如此,何妨一切隨時隨緣,又何必要有“危機意識”呢?

沒錯,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運的,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有危機意識,在心理上及實際作為上有所準備,好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呀!如果沒有準備,不要談應變,光是心理受到衝擊就會讓你手足無措!有危機意識,或許不能把問題解決,但卻可以把損害降低,為自己找到生路!

培養自己的人生信仰

除非是虔誠的信徒,否則,一般人隻有遭遇不幸或困難,才會想到借助信仰的力量來撫平心靈的創傷。

有人常常問:為什麼我們需要信仰呢?

其實,這就像問為什麼人需要活下去一樣。會產生這種疑問的人,充分流露出他對自己的人生,抱持著認真的態度。

音樂家的演奏、雕刻家的精心雕塑,那種全神貫注的認真態度,往往令人肅然起敬。當我們埋首於具有意義的工作時,往往會達到忘我的境地,在這種時刻,我們或許無信仰,但是表現出的動作是信仰的。

相反,如果對於工作敷衍、搪塞,隻求將時間應付過去,坐領薪水的人,則談不上任何信仰。

“照這麼說,我們根本不需要信仰的。隻要拚命認真地工作或研究,就可以了。”

有些人免不了會這樣想。但是,真的能夠什麼都不信仰而堅強地活下去嗎?這就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不要讓謊言蒙蔽理智

有位哲學家勸人不要說謊,他說:“你應該謹慎你的言語,因為那是你靈魂的聲音。你不能說謊,說謊不僅欺騙他人,也欺騙自己,你說謊是利用了言語,言語將會對你報複,報複的方法是在你需要真實的言語來代表你靈魂的聲音時,你會缺乏適當的言語。”

政客和推銷員常常以口才取勝,甚至對自己的愛人,他們也可能用花言巧語去博取歡心。

花言巧語,也許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短暫快樂,但是,不可諱言的,同時也潛伏著欺騙的可能性。當別人突然稱讚“你很偉大”或“你很了不起”時,必須特別注意其中是否暗藏欺詐,千萬不要得意忘形、信以為真,甚至燃起驕傲之火,否則,等你察覺受騙上當之時,已經太遲了。

俗語說“忠言逆耳”,又說“美言無信”,正是此意。

聽信花言巧語可說百害而無一利,因為,甜蜜的謊言會掩飾事實,蒙蔽人的理智。

讓步是一種修養

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尤其是在與人討論、交談時,對於別人的見解我們不應輕易否定,即使其見解與你相左。如果能夠做到理解別人、體貼別人,那麼就能少一分盲目。

要善於發現別人見解的獨到性,隻有這樣,才能多角度地看問題。固定在自己的立場上,有時顯得多麼的無知和可笑。因此,無論何時都要注意,別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怒不可遏。通過細心觀察,你會發覺也許錯誤在你這一邊,你的觀點不一定都與事實相符。

在人際交往中,讓步是一種常用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它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現,而是一種修養。

讓步其實隻是暫時的、虛擬的退卻,為進一尺,有時就必須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