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言:世界由心指引,萬物以心為先(1 / 1)

《聖經》中說:“無論做什麼,都要從裏做……您當保守您的心,勝過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都是從心裏發出。”

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大思想派別儒家、道家、佛家,無一不把“心”的作用,強調為最重要的力量。

儒家說:

“天下之元在於王;一國之元在於君;君之元在於心。元也者,在天為生物之人,而在人則為心。”(朱熹)

道家說:

“欲入吾教,先要修心。心不外遊,自然心定,自然氣和。氣身既和,三田自結,芝草自生。要得完備,勤慎而行。”(郝太古真人)

佛家說:

“萬法唯心造!”(佛經)

“於一切法,心為先導。”(《大般若經》)

“佛在心頭莫遠求。”“心即是王。”(《佛法精華》)

……

在中華文化和中華智慧的寶藏中,可以發現心之論和心之用無處不在。

英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人是心靈的最好圖畫。”

英國作家切斯特伍德爵士特別強調“心”對“腦”的超越:“人經常是被心而不是被腦指揮著,不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

美國“民族之父” 富蘭克林,從說話這一小小的角度,就可以分出聰明人與傻瓜的區別,他說:“傻瓜的心長在嘴上,聰明人的嘴長在心上。”

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說:“凡是可以削弱和貶低心靈的東西,都足以破壞心靈處理從最小的事情到最大的事情的能力,使它大小事情都做不成。

……

可見,古今中外的著名人士,都對心的作用有高度的評價,甚至把它放到對人生主宰的至高位置上來重視。

《佛教聖典》中釋迦說心時有一段詩一般的語言:

這個世界由心指引,由心牽動,由心支配

迷亂之心,讓世界充滿煩惱

萬物以心為先,以心為主,由心產生

以汙穢之心指導言行

苦難就跟隨他

如同車跟隨拉車的牛

以善良之心指導言行

歡樂就跟隨他

就像影子跟隨身體

行惡之人,遭受惡報而痛苦

行善之人,領受善報而快樂

心汙穢

人生之路崎嶇不平

必會因此而跌倒

心純潔

人生之路變得平坦而安定

以身心純淨為樂之人

可破惡魔之網,在佛道上行進

心靜之人得安樂

愈加努力,日夜修心

心靈汙穢的人,必定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成功和幸福一定會光顧心靈美好的人。這個道理同樣適合於企業管理之中。

管理者心地純潔,他的事業就穩定。不斷修心,他就“得道多助”,不但得到下屬的衷心擁護,而且獲得社會多方的理解、信賴、尊敬及其有力的援助,因此他就格外強大,遭遇障礙時也不會困惑,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的成功。

正如日本哲學家、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所言:人生根本的目的、意義不是別的,就是“提高心性”、“淨化心靈”。管理者擁有一個美好的心靈,充滿著為他人著想的思想,不忘謙虛和感謝,懷著一顆樸實的心,再加上腳踏實地努力的話,他的命運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我深深地堅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