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給予青春期女孩正確的引導,讓她自主更堅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雖然女孩在形體上較男孩柔弱些,但這並不代表女孩天生就該是弱勢群體。對待青春期女孩,母親要給的是愛,而不是溺愛,也不是遷就。母親要給女兒正確的引導,磨煉她的心誌,讓她變得自主,變得堅強。

自立自強是女孩最重要的課題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挑戰,而挑戰就難免會有失敗,但失敗不是長久的,而是暫時的失敗罷了。青春期女孩要學會怎麼去挑戰,才能捷足先登,到達成功的彼岸。隻有懂得如何挑戰人生的女孩,才是最有自信心與實力的女孩。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小時候,曾碰到過兩位女神,一個叫美德女神,一個叫惡德女神。惡德女神對他說:“孩子,跟我走吧!我會讓你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你想要什麼,我都可以滿足你!”

美德女神對他說:“孩子,跟我走吧!我將教會你如何勇往直前!而你也必將在戰勝艱險的過程中變得堅強無比!”

赫拉克勒斯思考了片刻,毅然跟定了美德女神。之後,他果然出生入死,在戰勝無數毒蛇猛獸的過程中變得剛強無比,為人類屢建奇功,成了希臘神話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而且,正是因為這個,他娶了青春女神,成為青春女神的丈夫!

原來,“要什麼就有什麼”非但不是什麼幸福,而且恰恰是一種惡!反之,隻有自覺地挑戰磨難,才是人生最理智的選擇!

古人雲:“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人生的旅途上,經常會碰到急流險灘,經曆順境與逆境的轉換。我們要敢於接受命運的挑戰。

自立自強是青春期女孩最重要的課題。女孩最可依賴的是什麼?是知識、是智慧、是汗水。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師,不是朋友而是自己。想要依靠他人來獲取幸福是不現實的,那隻能使自己的前途一片暗淡;路再遠,再荊棘載途,隻要自己去走,勇敢地去披荊斬棘,就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青春期女孩的心理是脆弱和孤獨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女孩就是弱勢群體。女孩同樣可以麵對挫折。生活中的挫折無處不在,任誰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女孩要學會麵對挫折。青春期女孩的媽媽,要做的不是為女孩撐起愛的保護傘,而是要讓女孩懂得如何調試自己的心理才是重要的。媽媽要告訴女孩,麵對挫折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加強對自己的心理培養。

1.正確認識挫折

挫折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要學會從主觀。客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麵正確認識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這樣在克服挫折的同時,還要磨煉自己的意誌。

2.善於科學地調整目標

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遇到挫折應分析原因,做到目標切實可行。如果發現是自己的知覺判斷誇大了事實,則要改變對引起挫折對象的認識,以此減輕挫敗感。如果發現挫折是因為自己的錯覺造成的,則挫敗感會很快消除。

3.善於分散壓力

可以適當參加文體活動,分散自己的壓力。不要把痛苦全部壓著心裏,應注意找人傾訴,這時可以說給媽媽聽,因為媽媽可以做忠實的聽眾。

作為媽媽,要傾聽女孩並鼓勵女孩,女孩會在這個過程中減輕挫敗感。在媽媽的鼓勵下,女孩很快便能走出挫敗感,湧起積極向上的激情。

培養女孩堅強的意誌和堅持不懈的品質

青春期女孩年紀尚輕,生理、心理、思想都還沒有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都還沒有形成,人格還沒有健全,又缺乏社會閱曆、處世經驗,辨別能力不強。因此,青春期女孩對是非、美醜、好壞的判斷能力較差,而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使得她們對所有信息幾乎全部接收。青春期女孩還生性好動,容易衝動,喜歡模仿社會上的一些不良行為、現象,甚至把某些壞人當做英雄來模仿,或者模仿電子遊戲中的“老大”、“英雄”來行事,因此很容易受不良思想、行為的影響,為形形色色的誘惑所迷惑。有的青春期女孩的思想發生了偏差,甚至步入了人生的誤區,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青春期女孩遇到的種種問題與矛盾的產生,都與她們的意誌品質不堅強有重要的關係。在素質教育中培養青春期女孩堅強的意誌品質,健全她們的人格,這對青春期女孩的學業、將來的事業乃至整個人生都非常重要。

堅強的意誌品質,是人們在從事有目的活動中排除幹擾、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抵製誘惑、實現人生遠大目標的重要保障。居裏夫人說:“人如果沒有毅力,將一事無成。”意誌薄弱的人,大多貪圖安逸,隻講享受,不能吃苦,不想付出辛勞。他們做事無恒心,往往淺嚐輒止,遇到困難、挫折,就灰心喪氣,於是就退縮、逃避。有的不能堅持到底,或半途而廢,或功虧一簣,都以失敗告終。有的受失敗的打擊,走向人生的低穀,或一蹶不振,或沉淪,或輕生。

意誌品質不堅強的女孩,很容易受不良思想行為的影響,也很容易被金錢、地位以及不良行為所迷惑,心旌搖曳,做了誘惑的俘虜。輕則影響品德、學習、工作、身體;重則腐化、墮落、犯罪、身敗名裂,毀掉大好前程,葬送美好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遭受失敗。在很多的情況下,這並不是因為不聰明,而是因為缺乏堅強的意誌品質。實際上,人每天都麵臨著正確與錯誤、應該與不應該、堅持與放棄等方麵的選擇。意誌品質堅強的人,對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行動的動機、目的有清醒、深刻的認識。因此,他們做事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難、挫折不會退縮、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向困難、挫折挑戰,勇敢地麵對困難、挫折,力爭戰勝困難和挫折,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意誌品質堅強的青春期女孩,能堅定正確的人生方向。在遭受挫折時,她們可以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控製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氣餒,不焦躁,善於找出遭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訓,重新站起來,走向成功。因為有堅定的信念,所以她們能以頑強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堅忍不拔的意誌,戰勝困難和挫折,善於把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變為墊腳石,從而獲得成功,實現人生目標,體現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美好的人生。

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須有一種堅強的意誌品質和堅持不懈地行為習慣。作為青春期女孩的媽媽,要培養女兒這種品質和習慣,鼓勵女兒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去麵對困難和挑戰。

培養青春期女孩堅強的意誌品質,需要滲透、深入到她們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方麵。媽媽要勉勵女兒堅定正確的人生方向,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不能偏離自己的人生目標,要增強防範和抵製各種不良影響和誘惑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興趣愛好、吃苦耐勞的精神、勤儉樸素的作風、遵紀守法的意識。媽媽要鼓勵和引導女兒多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積極向上、有意義的活動,讀健康的書報,上健康的網站,刻苦學習,樂觀生活,真誠做人,老實做事,堅持做正義的善事,不做於己於人不利的事;若做錯了事受批評時,要虛心接受,努力改正過錯;遇到困難、挫折,要有勇氣麵對,並頑強地戰勝困難和挫折;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要用心思考,多方設法解決;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氣餒,要振作起來,要有自信心,積極找出原因,改進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能看到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潛能,也能正視自身的弱點,不沮喪,不自卑,不放棄自己的追求。

堅持就是勝利,堅強就能成功。媽媽要鼓勵女兒堅持做事,堅決把每一件事情做完,以此來磨礪她們的意誌。然而,不少做媽媽的總是對女兒“心太軟”,對女兒的一切大包大攬,進行“一條龍”、“全方位”、“係列化”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讀,直到填寫誌願,“設計”前程。女孩成了媽媽懷裏抱大的一代,如同溫室中的花朵患了“軟骨症”,見不了世麵,經不起風霜,女孩就不會具備堅強的意誌和毅力。

青春期女孩大多處於中學階段,學習任務和課業壓力比較大。作為媽媽,可以通過引導女兒學習,來磨礪她的毅力。學習僅有濃厚的興趣雖然重要,但仍是不夠的。學習是一項巨大而艱巨的工程,並不是靠一時熱情就能完成的。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無論是春夏秋冬,無論是晴天下雨,都要堅持不懈——由小學到中學,由中學到大學。

青春期女孩的未來之路還很漫長,作為媽媽,需要培養她們堅強的意誌和堅持不懈的品質,這樣她們才能在未來的路上安穩前進。

培養女孩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

富蘭克林說:“人類一生的工作,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每一個習慣所養成。”女孩總有一天是要自立於社會,自立於人生的,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習慣,就能增強孩子行動的獨立性、目的性和計劃性,這對於女孩今後生活的幸福和成功無疑是有巨大的幫助的。

不管做媽媽的如何難以割舍,女孩總是要長大要獨立的。為了讓女孩順利地走向社會,千萬不要讓媽媽的百般嗬護,抑製住了孩子的發展。

1.跌倒了,讓她自己爬起來

說起跌倒了的故事,似乎有些老生常談了,但這確實是一個中國媽媽有待考驗的嚴峻問題。在西方國家,孩子玩耍時,母親一般都不緊盯著。一旦孩子摔倒了,她們往往隻在遠處注視,叫孩子自己爬起來繼續玩,孩子也很少哭。而我們在國內常見的情況是,孩子玩時,父母親常常是死盯在孩子後麵,大聲地喊叫:“別跑!當心摔著!”“別摸,那兒髒!”“別走遠了,危險!”等等,喊個不停。當孩子不小心被絆倒時,趕快上去抱起來,又拍又哄。孩子本來並沒有哭,反倒大哭起來。

許多情況下,媽媽的過分照顧、擔心和保護,成了青春期女孩的沉重負擔。因為怕摔著,女孩十多歲了,還不讓學騎自行車。特別是許多媽媽,女孩一離開自己的視線,就會想像出各種危險可怕的情景:一會兒在路上讓汽車撞了,一會兒遊泳給水嗆了,總之,一百個不放心。古人說,世上不會有怕女孩摔跤而不讓她學走路的媽媽。然而,現在真有不少因噎廢食的媽媽,因為怕女孩碰著、撞著,怕車禍,怕走失,於是給她設置了許多禁區,,老大不小了,還不許單獨外出,已經上中學了不許單獨坐公交車,不許自己去公園等等。

這種寸步不離的看管與設置過多的限製,會阻礙青春期女孩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其各方麵的能力,不能隨著年齡長大而得到相應提高,從而使她們內心產生自卑、抑鬱。在過度保護中長大的女孩,往往會優柔寡斷,膽小怕事,缺乏勇敢麵對困難的精神,也缺乏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媽媽為了讓自己安心,就做出種種不適當的限製,剝奪了女孩一切自由活動的機會。女孩隻好常常與收音機、電視機做伴,很少與外界接觸,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女孩孤僻、懦弱、不合群等不良性格。

2.培養女孩自理能力,從日常生活開始

由於近年社會生活中競爭愈益激烈,父母們把自身感覺到的危機感、緊迫感,過早地移到了孩子們身上;因為需要掌握一定特長才能立足社會,父母們便一味希望孩子學好功課,掌握知識。這種願望本來無可指責,問題是由於父母們片麵地隻重視智力,忽視了全麵能力的培養。出現了一批會彈鋼琴不會係鞋帶,會背唐詩不會穿衣服的高智低能兒。

一個連生活都不會自理,什麼都要依賴別人的人,又怎麼可能在競爭社會立足,並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出人頭地”呢?實際上,在媽媽過度施愛下,這些個女孩將成為溺愛的犧牲品,將來走上社會後,會不可避免地到處碰壁。

溺愛會扼殺女孩的自理與自立能力。一位女孩在工作以後曾回憶說:“我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媽媽在早上總是把洗臉水準備好,還把牙膏擠到牙刷上,都上初中了,媽媽還幫著倒洗腳水,拿擦腳布,可媽媽總讓我自己做。當時我可羨慕她們啦!可現在想來,還是媽媽的辦法對。我現在起床後,用不了十分鍾就可漱洗完畢,穿戴整齊出門,出差時也用不了幾分鍾,就能把必需的生活用品收拾停當,從不丟三落四。而這些使我在與同事一起時常被讚揚而更加自信,這與從小就生活自立不無關係。”

3.給女孩自主的機會

青春期女孩是獨立意識覺醒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女孩本身是渴望獨立自主的,而作為媽媽,隻要明白女孩的這一渴望,給女孩一個自主的機會即可。女孩的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主的能力,自主的目的是成為一個有自己主見的、可以自我調節的、獨立的人。努力培養女孩具有自主能力,並給女孩一些自主的機會,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她們自身的積極性。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裏,父母都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要求孩子們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有了這種能力,孩子長大後才能自立。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開拓精神,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媽媽從女孩小時候就讓她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修理摩托車,到外麵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外謀生。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

在瑞士,媽媽為了不讓女孩成為無能之輩,從女孩很小的時候就培養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初中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學習。這樣做一方麵可以鍛煉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路;另一方麵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起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

在日本,在女孩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她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女孩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的背一個小背包。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後,許多學生要在業餘時間參加勞動掙錢,就連有錢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們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子女的零用錢少得可憐,他認為“過多的財富會給子女帶來災難”。一位腿有殘疾的女孩在雨中摔倒了,站在身邊的母親硬是讓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轉,卻沒有上前扶孩子一把,有人斥責這位母親太狠心。這位母親卻說:“我可以扶孩子一次,扶孩子一程,但我不能扶孩子一生,最終的路還要孩子自己走。”

青春期女孩在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而父母卻不能始終陪伴其左右。因此,青春期女孩的媽媽,應該認識到這一點,然後多給女孩一些獨立自主的機會,這樣長大的女孩才能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強。

降低女孩對媽媽的依賴感

小敏是個13歲的女孩,她是個獨生子女,家裏隻有爸爸媽媽和奶奶。爸爸是個海員,常年在外,媽媽和奶奶則對她百依百順,每天幫她整理書包、疊衣服、洗飯盒……幾乎包辦了所有的事情。小敏除了學習,幾乎什麼都不用做,因此養成了一有困難就求助於他人的性格。

青春期女孩跨入青春之門後,隨著身心的發展,獨立意識也開始發展起來。她們在一方麵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麵卻也擔負起比以前更多的責任。這些責任或多或少地使每一位青少年感到膽怯,使她們時時想放棄自己的權利,而去依靠他人。因此,依賴心理也成為了心理斷乳期最大的心理障礙。

依賴他人意味著放棄對自己的主宰,放棄對自己大腦的支配權。有依賴心理的女孩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處事優柔寡斷,對正常的生活、工作感到吃力,內心缺乏安全感,時常恐懼、焦慮和擔心。她們遇事害怕失敗,不願承擔責任,總想父母和老師為自己做決定,總是祈求他人的幫助。

依賴心理過重的女孩喜歡和獨立性強的同學交朋友,希望能在她們那裏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在學習上,她們喜歡老師給予細心指導,時時對她們提出要求,否則,她們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在家裏,她們一切聽從媽媽的擺布,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她們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具有依賴心理的青春期女孩,如得不到及時糾正,發展下去就有可能轉變成依賴型人格障礙。

心理專家認為,依賴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因素:

首先,與對媽媽的依戀有關。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大小事情都有父母、爺爺奶奶操心,造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過度的寵愛導致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她們不能吃苦耐勞,遇到一點困難就灰心喪氣,甚至破罐子破摔。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那是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們一手挖掘的。”掉進這個陷阱裏的女孩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在成長過程中磨煉的機會。對女兒過度保護和專製的媽媽,一切為女兒代勞,他們時時處處給予女孩現成的東西,使得女孩頭腦中沒有問題,沒有矛盾,當然也就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事事依靠父母。而且時間一長,很容易就形成“父母對,自己錯”的思維模式,走上社會也覺得“別人對,自己錯”。這種教育方式剝奪了女孩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增長能力和增長經驗的機會,嚴重幹擾了女孩獨立性的發展。

其二,自卑也是產生依賴心理的原因。有些青春期女孩有較重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如有的同學認為自己知識貧乏、能力不強、笨嘴拙舌,因此在與他人交往中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心甘情願地接受別人的支配。她們在依賴別人時候感到有了靠山,為迎合他人而做的一些行為受到了別人的歡迎,這使他們暫時得到一種愉悅和滿足,但是那種喪失自我的獨立性以及由於屈從他人而引起的內心茅盾和痛苦積壓到一定程度後,會讓她們無從宣泄

其三,“應試教育模式”,填鴨式課堂教學方法,容易養成女孩學業方麵的依賴。不願多動腦子,尋求老師的灌輸,知識不求甚解,習慣於記現成答案,死記硬背,高分低能。一旦離開教師與書本!碰到難題,就束手無策,缺乏靈活性、變通性、耐挫性。這也是女孩形成依賴性格的一方麵因素。

麵對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青春期女孩需要學會自立自強,媽媽不能讓她像抓住保護傘一樣依賴自己。過多地依賴、依附隻會讓人成為平庸、軟弱和毫無作為的凡夫俗子。

要克服依賴心理就要培養女孩的獨立性,這需要媽媽的正確引導,可以從以下方麵入手。

◎讓女孩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做起,如疊被子、洗鞋襪、收拾房間、洗碗、掃地等,磨煉自己的意誌,不要事事依賴媽媽。

◎許多依賴心理嚴重的青春期女孩往往缺乏自信,自我意識十分低下,這與童年時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那麼從現在起,媽媽要經常鼓勵女孩,讓女孩發現自己的長處,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又進步了,我真棒。”

◎製訂計劃,每周做幾件以前想做,但因各種原因而沒有做的事。比如騎車郊遊、社會調查等,通過做這些事,增加自己的勇氣,嚐試發掘自己的潛能。

◎在學校,除了學習外,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學會去幫助他人。

◎引導女孩定期反思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要多向獨立性強的同學學習,遇到問題要作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和判斷。每過一段時間後,審視一下自己近期的言行,考慮一下下一階段的生活安排和時間。

◎慢慢學會獨立處理與自己關係重大的事。

最重要的是,做媽媽的,要培養女孩的獨立性,不要再事無巨細,一手包辦。要以身作則,為女孩創造一個培養獨立性的良好環境,這才是對女孩真正的愛護——使其健康地成長,堅定、積極、達觀地對待人生。

提高女孩獨立思考的能力

思考好比播種,行動好比果實,播種越勤,收獲就越豐。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女孩,才能品嚐到金秋的 瓊漿玉液,享受到大地賜予的豐收喜悅。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學會對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青春期女孩的獨立意識正在覺醒,這一時期,媽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並鍛煉女孩獨立思考的習慣,循序漸進地引導女孩觀察世界,學會想象,變得富有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