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慎重跳槽才能有所發展(1 / 3)

第四章慎重跳槽才能有所發展

不要輕易跳槽

員工的跳槽從某種意義上說明,員工對企業缺乏忠誠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頻繁盲目地跳槽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

保羅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有博士學位,在公司頗受器重,工作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就在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跳槽了,跳到了一家條件更好的公司。在新公司,由於新工作與自己的專長毫不相關等問題,眼看著蜜月期還未過完,一段美好的姻緣就要走到了盡頭,也就是說保羅被辭退了。

在美國,很多人都在幾個不同公司,做過幾個不同的工作。而世界各國的年輕人,也大多都有過跳槽的經曆。但據一項調查表明:跳槽後75%有挫折感;對於從前的跳槽經曆,有超過半數的人感到不滿意;另外12%的跳槽者在新公司未能通過試用期。

對於有些人為什麼跳槽受挫,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大多數人都存在單純以薪資為導向或是以熱門行業為導向的盲目性,或者是不適應新公司的發展而導致失敗。另外,還有一些人跳槽時隻是認準了一個熱門行業,卻忽視了自己的興趣和專業背景,結果也往往會導致失敗,最終將得不償失。這些問題充分地反映出一些人在跳槽時的盲目性。

人生有限,應該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人的一生中,實際工作時間隻有30年左右,在這段時期內,誰都希望幹成幾件事。職業選擇是為了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發揮自我價值,有所作為,所以職業選擇一定要慎重、認真,本著對自我發展負責的態度,不高估、也不低看自我,確定自我努力方向、領域、待遇要求。一旦確定工作就要認真幹一段,爭取早點幹出成效來,以作為個人能力證明。同時要有清醒頭腦,知道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力不勝任、引不起興趣的崗位即使待遇再誘人、再好也別去。如果自己沒有個明確定位,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都弄不清,長此下去,結果在哪裏也紮不下根,毀掉自己的前程。過去我們提倡專一的敬業精神,今天重提依然有著積極的意義。

有時我覺得跳槽是浪費生命,特別是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因為總是在適應新的工作,新的環境,把自己弄得很困倦,更是會給人一種心思不定的印象,久而久之,就會壞了名聲。進入一家新公司,從熟悉業務、環境和規章製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理解認同公司理念和文化,到磨練出獨擋一麵的才幹和融入組織,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真正進入角色,才能得到提升才華的機會。心態浮躁,總想一步到位,不但會給公司帶來損失,也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公司雖然看重人員的綜合素質,但更看重人員的忠誠度,如果你連續、頻繁的跳槽,對你非常不利。企業會認為你很浮躁,不會重用你。頻繁跳槽者再求職變得困難,一個重要原因是頻繁跳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招聘單位的反感,畢竟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員工三天兩頭地打辭職報告。對於那些頻繁跳槽的人,會有一個很自然的結論:要麼工作能力不強、表現不佳;要麼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包容性差;要麼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缺乏學習、適應能力。麵對各種挑戰、任何公司都會想方設法留住人才,特別是隨著公司對忠誠員工價值認識的提高,更傾向於內部員工的合理職業發展管理,使之能力提高以適應企業的發展。那些有能力、得到重用的人才,正處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期,又怎麼會輕易地離開企業呢﹖隻有那些在公司發展不順利、個人不得誌、老板也不滿意的人才會跳槽。從這一點看,頻繁跳槽本身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

最後,我想奉勸還在頻繁跳槽的人們,冷靜下來做一番自我職業發展規劃,切莫隻為了眼前利益而不付責任地浪費生命。

不做工作的奴隸

很多人一輩子都是在被動地工作,並且毫無樂趣而言,這樣就變成了工作的奴隸。這是許多人為什麼感到工作繁重枯燥並且想跳槽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的一位學生在工作三年後前來問我:“我感覺工作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負擔,這是為什麼?”我告訴他:“因為你現在已成為了工作的奴隸,而事實上你應該成為工作的主人。”

如今,許多人對自己的工作並不如意。但他們已安於現狀,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默默忍受著工作中的苦惱。當他們感到沮喪或精疲力盡時,他們便會自我安慰道:″唉!這就是生活!這年頭你還能要求什麼?″言下之意,隻要能賺錢養家,枯燥乏味的工作是可以容忍的,這實際上已成了工作的奴隸。

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這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兩件事了。因為前者為你提供生存的物質需求,後者為你提供生存的精神需求。

追求財富常會失望,追求權力常會落空。追求工作的樂趣正如追求知識一樣,既不會失望,也不會落空:它是現代人的權利,也是現代人的義務。

人的一生中,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工作的樂趣。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從工作中隻得到厭倦、緊張與失望,人的一生將會多麼痛苦;令自己厭倦的工作即使帶來了名與利,這種光彩又是何等的虛浮!

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那麼首先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奴隸,而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主人。無止境地日夜工作正如無止境地追逐玩樂一樣不可取。工作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給個人的生活賦予意義,給生命賦予光彩。

帶給自己工作樂趣的不是最後達到的終點,而應當是工作的曆程。一個演員的快樂要來自演戲的過程,正如一個老師要在教學中得到快樂一樣,也正如一個待產的母親,她的快樂不隻是來自嬰兒的誕生,同樣地要來自懷孕中的期待。在他們的生活中,工作就是樂趣。

工作有無成果不在於自己工作時間有多長,而在於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率,附加價值有多高。大多數人不甘於平凡社會上已不再稱讚一個人的“苦勞”,而是強調一個人的“功勞”。提高工作效率,就在增加工作的成效;在工作成效中,自己才不會有努力白費的失望,也才有努力得到報酬的鼓舞。

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但大多數平凡的人都想變成不平凡的人。這不是一個壞現象,事實上,社會的進步需要靠這股力量。可是,就當事人來說,就產生了心理上的壓力與情緒上的掙紮。不論是否能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一個人都應當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工作的樂趣如健康一樣珍貴,但有時候比名與利更難得到。

不做工作的奴隸,除了要找到工作的樂趣外,還要主動地去工作。

對待工作,等老板分配任務是一種狀態,把工作當作享受並主動去工作又是一種狀態。對很多人而言,工作首先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本身有其合理性,但對於一個充滿責任心、使命感的人而言,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麵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能夠在工作中找到樂趣,那麼,工作也就成了一種享受,剝奪了他的工作,就等於剝奪了他的享受。進入了這種狀態,就沒有了上下班的概念,一切都圍繞著做好工作轉。當一個人的工作與樂趣相重合的時候,他就找到了自己的黃金點,他的價值將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隻有這樣,你才是真正做了工作的主人。

別為工作而失去生活

有許多人整天忙於工作,生活亂成一團麻,往往是工作沒有起色,卻又失去了應有的生活。為了工作而失去生活是得不償失的,該工作時工作,該享受生活的時候就應享受生活。

有一天,史華茲對我說:“我的生活狀況很糟,我想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我該如何調整呢?”他的樣子看起來的確不容樂觀,我說:“你不應該為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我建議你應該外出旅遊一段時間。”一周之後,我再見他時,他已精神煥發。

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極大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拚命地工作,是為了生活;但在實際上,不管我們有意或無意、主動或被動,工作幾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內容和支柱。一旦失去工作,我們不僅會在物質上垮掉,同時也會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於各種原因,又會使我們時時感受難以解脫的束縛,經受無法避免的挫折,從而體驗到深刻的無力感與無奈。

世界上並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工作,但富有意義的生活卻掌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

追求完美人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需求。為工作所累,隻注重事業成功終究不是完美的一生。關注生活,尋找快樂,記住,生活本來就是你的!不要工作的壓力把你風化變老,給生命以持久的鮮活,這才是最根本的。

有一句俗話說:“工作可以使一個人高貴,但也可能把他變成禽獸。”你是不是覺得這句話真是說中了你的心事?意氣風發的時候,你覺得自己仿佛可以征服天下;沮喪疲憊的時候,你看你自己可能連一隻小螞蟻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