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2)(1 / 2)

第一部分(一)

在我國最南方的一座城市邊上,有一個叫做花雨鎮的地方。小鎮人口不多,發展不錯,屬於那種政府建設投入大,人民生活變化快的典型。花雨鎮地方不大,總共也就七、八萬人口,但教育事業的發展卻是一直處在領先位置,縣領導們深信,“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為了能將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再推上一個高峰,鎮上把最好的兩所學校二十七中學和第十中學搞了一次大合並,分為初中部和高中部,起名為花雨鎮高級中學。

宋子然是二十七中初二的一名學生。由於其家裏人都是文學愛好者,小子然更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相關知識,未來得及識字,就把兒童詩詞等書籍背了個底兒掉。等到了上學的年紀,更是在學校裏頻繁參加各種的文學活動,間或在校刊上發表些“大作”。在子然的父母眼裏,以後自己的孩子必然是個滿腹經綸的大才子,不說“七步成詩”,最起碼也能“十步成句”,等孩子有了出息,全家人也就能跟著沾上光了。

對於子然同學的成長培養計劃,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父輩傾囊相助,祖輩傾盡全力。一沾著能有利於小子然提高文學素養的問題,全家人立刻高度警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仿佛全家人上輩、上上輩的文學情節,幾十年的文學夢想,就靠著這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來實現。說來也巧,不知大家是否也有此感受,如果自己長久以來被*迫強製去做一件事,往往到最後會真的愛上它,我們的小子然同學就是如此。自打進入了初中以來,子然對於文字的愛好和興趣越來越濃,大大小小的征文大賽、作文比賽參加了不少,名次也越來越好,抱回來了一大堆的獎杯和獎狀。看到小子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全家老少樂的合不攏嘴,仿佛多年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有了收獲,用一個最貼切的詞來形容,那就是“欣慰”。於是乎,子然同學儼然成了家裏最有文采的人,但凡需要寫文構思的事情,一律交給小子然來辦,媽媽的工作小結,爸爸的實踐報告,這麼說吧,就連過年串門拜年的吉祥話,恨不得都讓子然提前寫好了,感覺這樣說出去才能與眾不同,更有成就。

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們來說,最快樂的莫過於一年寒暑的兩個大假期,不僅僅是因為可以有很長的時間來吃喝玩樂,更是因為這個假期的得來不易。放假前的日子裏,同學們必先經曆過補課的辛苦,考試的錘煉,成績的打擊,末了還會有個終極挑戰——家長會。子然初二的這年暑假,堪稱是這輩子念書以來最舒服愜意的一次,沒有假期加課,沒有興趣輔導,除了作業多點以外,足足放了七十天。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這次市教育部門領導口中的雙校“強強聯合”,等到來年開學再走進學校,宋子然可就是花雨鎮高級中學的一份子了。

第一部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