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儀式結束就正式開席麵了,席麵實在崔婆婆家裏開的,大家都開心的去吃席麵了,這時候跟上梁衝突的人都可以到主家祝福了,都知道小柔家今日的肉菜足足的。大家都拖家帶口的過來,但多多少少都會帶隨禮過
來,這些都是相親交往的情分,不管多少主家都要高興的收下,人越多證明主家人緣越好,但是今天大家好像談論的都不是小柔上梁的熱鬧場麵,隱隱約約會聽到王氏真的這麼做了的驚歎聲。小柔帶著文傑在問口迎客。崔婆
婆就坐在主席上陪著裏正和陳掌櫃等人,唱詞先生也在,由於小柔給了足足半兩銀子,樂的眼不見牙的,一個勁地誇讚小柔家的席麵好,崔婆婆有個好徒弟,崔婆婆今日同樣很高興,以前很少跟人接觸,以至於大家都覺得崔
婆婆脾氣古怪孤僻,但是成就接觸下來,真的覺得是個和善的老人,很多膽大的婦人也脹著膽子跟崔婆婆敬杯茶水,道聲恭喜。
酒席很是豐盛,除了小柔自己親手烹製的肥腸內髒,還有大碗的紅燒肉,很得大家好評。大家都吃的滿嘴流油,尤其是看見似客來的陳掌櫃真的在小柔席麵的上席。更加笑的歡快,對小柔的祝福更是一句都不帶從樣的
。 男人那邊推杯換盞,而女人這邊多是帶著孩子一起吃,客人都開席有一會了,小柔還在門口忙著接待,此時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早上老幫忙的婦人更是腰都直不起來了。有些幹脆就坐在後廚吃了起來,讓自己的小子幫忙傳菜上菜。尤其是陳掌櫃那桌,頻頻的有不是年紀很大年輕小子,在後麵走來走去,幫忙添菜倒酒的,露個臉麵。特別是看見路子以後,都知道是似客來的小二。但舉手投足怎麼看都是不錯的年輕後生,穿著也比在土裏刨食的鄉下小子好太多,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惹得村裏到了年紀的小姑娘們頻頻偷看。看的小柔滿臉笑意。
鄉下人吃飯,沒有細嚼慢咽這一說,尤其是婦人,跟男人邊喝酒邊說話不同,基本是才剛上來一人一筷子就清盤了。自家孩子下手慢了還會挨老娘的白眼。說到底還是因為太窮了,年年都吃不上幾頓肉菜,要是有條件天天吃,也就沒這種現象了。
文傑被小柔送去郝嬸子身邊吃飯了。正準備回到廚房自己也吃一些,剛抬腳,叫聽見門口有聲音傳來,小柔值得回頭待客,一看竟然是李三;‘李大哥,你怎麼來了。沒多在家休息幾天啊。對了,怎麼就你一個人來了。於大海呢?’ 李三羞愧的撓撓頭I;‘東家,大海生病了,昨日開始就一直又拉又吐的,看了大夫說是沒大礙,在我家歇著呢。' 小柔一聽就明白了,不就是傳說中的水土不服嗎。是休息幾天適應下就好了;‘李大哥,不用自責,大夫也說沒大礙了,也許隻是換了環境,於大海不適應,快進來喝幾杯,別在門口站著了,今兒可得多喝點,走這一趟可是辛苦了。’ 本就是來喝上梁酒的,李三哪裏會客氣什麼,男人嘛。沒有那麼多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幾倍酒水下肚,大家就都熟悉了。尤其是沈原知道李三是給小柔幹活的人,自己也算是跟小柔走的比較近,作坊開工小柔也跟沈原交代了,可定是有他的事情做,這以後都在一起共事了,肯定要多親近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