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蓮嬸子這麼說的媳婦婆子可是聽不下去了,平常說話難聽點都沒什麼,這話可是把人往死裏逼呢!
可沒人有這麼惡毒的心思,況且誰不知道李貴在青樓與一個樓姐好上了,要娶人家過門呢,天天在家鬧著要給那樓姐贖身呢。李家以為壓著就沒人知道了。早有人在鎮上撞見了。天天吵吵嚷嚷也讓大家聽了個大概。我說她蓮嬸子,你怎麼說也是長輩,就少說幾句吧,人家大丫帶個孩子也不容易,可不能這麼潑髒水。
就是,就是,就當給自己積點德呢,話可不能亂說。
郝嬸子看著小柔眼睛紅紅的,忙扶著肩膀安慰,她就是嘴臭,你可不能當了真了。你看鄉親們都是知道的這事跟你沒關係,是他們李家做的不地道。其實郝嬸子也沒辦法,蓮嬸子爹爹是隔壁村的裏正。要是真的起什麼衝突。蓮裏正可沒有沈裏正公道熱心,出了名的難纏,可不能給村裏惹麻煩。
聽著大家都在議論自己做的不對,蓮花隻覺得氣不打一處來,又不能發作,不然就真的都給得罪了。他男人非打死她不可。隻好氣憤的轉身就走了。
小柔見大家都在替他說話,回頭屈膝一禮,謝謝各位嬸子和嫂子了。大丫無以為報,各位都是良善之人,必是都有後福的。
聽聽,這孩子多會說話。鄉裏鄉親的幫不了什麼,說個公道話還是行的,快擦了眼淚;可不能在哭了。文傑還小可是受不住,原來小柔一哭文傑就跟著哭了,隻是卻沒聲音,所以小柔現在才發現,心疼的行。看來下次可不能讓文傑跟著受罪。
她郝嬸子,你這是帶著大丫去哪裏啊。郝嬸子無奈,瞞是瞞不住的,去她催婆婆家。她崔婆婆看著孩子可憐沒個養家的手藝,見不挑,手不能提的。讓我帶過去學學針線。
這下人群中可炸開鍋了,崔婆婆那針線可是一絕,從不傳人的。這是要收徒弟了。哎呀這大丫真是好命,多少人上門求都求不來的,這下有些人嫉妒了,看大丫的眼神都變了,也不在可憐了,多少媳婦想補貼家用,學學針線。那可是送禮都不收的人,怎麼就看上大丫了,難道都比不上大丫。這可是吃飯手藝啊。
這一切變化小柔看在眼裏,但卻不想說什麼,這是郝嬸子出了大力的,再說這收不收也不是她能決定的。怎麼就好像我偷人東西了一樣。這人啊轉變的也太快了。
拉過郝嬸子帶著文傑跟眾位再次道了謝就往催嬸子家走去。也不去管後麵的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