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配股動機下關聯交易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關係(1 / 2)

淺析配股動機下關聯交易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關係

會計與金融

作者:周瑞

【摘要】盈餘管理行為是一個普遍的企業行為,這一行為在我國上市公司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本文認為盈餘管理是企業利用會計方法和非會計方法來改變財務報告,進而操縱企業盈餘,最終使自身利益或者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的行為。為達到盈餘管理目的,上市公司經常采用各種方式,如計提和轉回資產減值準備,調整會計準則範圍內的應計項目以及構造關聯交易等。因此關聯交易便成為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常用方式之一。

【關鍵詞】盈餘管理,關聯交易,配股

一、盈餘管理定義

自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西方的學者們就開始針對盈餘管理展開研究。而在國內由於我國開始實施股份製改革,證券市場也得以發展,盈餘管理問題也逐漸作為證券市場中的一個熱點問題開始為大眾所關注。根據Schipper(1989)的研究結果,盈餘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指企業的管理當局為了獲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但是又迫於相關利益集團對其盈利預期的壓力,在公認會計原則的約束下控製應計項目或者選擇最有利的會計政策,從而使得報告盈餘達到預期的水平。尤其是近年來,我國不斷的深化現代企業改革,從而推動了股份製上市公司的發展。但是在這蓬勃發展的背後,上市公司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的盈餘質量是否可靠和真實也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二、關聯交易定義

關聯交易這種經濟行為存在於現代企業之間,且非常普遍,單純的從定義來看,關聯交易的性質是“中性”的,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來分析,發生在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可以降低進行交易的多方麵成本,使交易的成本低於獨立交易所需要的成本,如:管理成本、信息成本、監督成本。此外,關聯交易還可以通過轉移利潤或者費用等來實現避稅,如,通過關聯交易將利潤從高稅區轉向低稅區,或者將費用從低稅區轉移到高稅區以達到減少高稅區的利潤,從而少繳稅的目的,因此,總的來說,關聯交易有助於企業交易成本的降低,從而使其整體的競爭力得到提高。

三、進行盈餘管理的動機

我國的上市公司在市場上進行運作的最根本的動機就是為了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籌資,其主要方式有增發股票,初次發行股票以及配股等。而我國監管部門針對上市公司上市資格製定了非常嚴格的標準,如果有些公司並未達到相應的標準,但是可以采用關聯交易來對相關的財務指標進行粉飾,那麼這樣便可以滿足政府部分的要求,從而公司就可以獲取籌資機會;而至於能否獲取增發的資格和進行配股則決定著公司的後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以及企業的持續力,而要想獲得這些資格,就可以通過關聯交易來進行盈餘管理。在國外學者對盈餘管理動機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國的會計學者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特點,積極地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動機進行了探索。陳致平(2001)結合了國內、國外的研究成果,將盈餘管理的動機分為中介動機和最終動機。中介動機包括債務契約動機、政治成本動機、避稅動機和政治成本動機。而企業進行盈餘管理的最終動機則是取得私人利益,也就是基於會計數據契約下的報酬最大化動機。在我國,為了避免行業監管而進行盈餘管理手段非常普遍。在基於不同的動機下,盈餘管理與關聯交易的關係又呈現出不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