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摘

組織提升篇

500強企業的創新啟示

1.對假設定界限。如果沒有為創新的點子設定界限,將很難得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探尋商機的一個重點是:創新團隊必須對最終答案有一個觀點,這樣才能避免專案變得漫無邊際,被過多的選擇和有趣的想法分散了焦點。

2.反複試驗與省思。不斷地檢驗與修正假設,可以得出更好的結論。省思也很重要,若快速推進工作而不抽空思考,可能會忽略某些細微的觀察。公司經常在專案進行的過程中安排暫停時間,讓腦子有時間充分消化所學的東西。

3.對初步構想進行探究調查。有時初步構想可能隻是在說明如何解決一個重要問題,但解決方案並不十分明確。這些參考解答雖然不是最終解答,但卻是進一步探究商機的重要元素。

4.扼要記述這項構想。在任何創新行動中,把創新構想具體化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公司會使用一頁文件的說明,來呈現創新構想。這份文件可幫助構想的提供者回答所有相關問題,也幫助團隊更容易比較各個構想,進一步討論。隻把構想濃縮成一頁很重要,這就像在電梯內推銷一樣,你必須能夠簡單明了地摘要一個創新構想的精華,讓大家易於了解。

5.控管偏見。並非所有構想都勢均力敵,但公司往往刻意地要求團隊把它們視為勢均力敵的構想,以決定該追求什麼方向。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記分卡,可以有效率地把所有考慮的構想分類,並以一組問題來找出各個構想的優缺點,藉此作為比較。在評估構想的最早期階段,要考慮這個構想能不能迎合消費者?能不能成為可行的事業?能不能在設想的時間內生產與問世?

如文摘自《EMBA》

品牌“家族化”不可取

談起“品牌管理”,多數企業的營銷人員馬上能聯想到“家族化”的概念。也就是讓企業裏的所有品牌看上去像一家人。乍一看,這確實能夠讓你體會到“管理”的痕跡,但這種“家族化”管理恰恰是品牌管理的一大誤區。

1.家族化品牌會稀釋主品牌定位。品牌最怕什麼?缺乏鮮明的定位和特性。五糧液的家族化品牌就是典型案例。如:五糧春、五糧醇、五糧神等,這些家族化品牌設計並未給五糧液帶來太多好處。多數消費者開始搞不清楚“五糧液”到底與“五糧春”有什麼不同,進而把“五糧液”從最好的白酒中拉下了水。

2.家族化品牌難以凸現不同品牌間的差異化。“家族化品牌”企業認為消費者會按照他們所規劃的那樣理解他們的品牌。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些家族化品牌在消費者的心中很難形成鮮明的差異化,看上去都差不多。箭牌企業的“綠箭”、“黃箭”和“白箭”等就是典型案例,他們自己認為這些“箭”並不同,但消費者卻覺得隻是包裝顏色不同罷了。

3.家族化品牌“一榮”未必“俱榮”,但“一損”必將“俱損”。在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以伊利、蒙牛為代表的多數乳品企業遭受重創。然而,通過近一年的時間,伊利和蒙牛的恢複都比較快,尤其伊利奶粉的恢複狀況基本達到了事件之前的水平。但是,與伊利、蒙牛同時受損的青島聖元乳業卻一直舉步維艱。

因此,不要追求所謂的“品牌家族化”管理,不要再把本應該代表不同品類和功能的品牌相互扯在一起。一定要適時發展獨立品牌,而且每個品牌一定要代表一個品類、代表一個功能或一個獨特的價值,形成一個健康的品牌架構。

九州摘自《中國營銷50問》

不讓客戶還價的秘訣

銷售之初,是銷售員拿產品的價值說事,而後就是客戶拿產品的價格說事了。怎樣避免客戶對價格斤斤計較?戰略談判公司的戴特邁爾總結出一個方法:多重報價。

多重報價的含義是:給客戶三種選擇方案,而不是隻有一種。如果隻提供一種方案,客戶就會本能地想著還價。而如果從低到高給出三種方案的報價,客戶的注意力便會從“我要還價”轉移到“哪種方案更合適”上。客戶會開始思考,“第三種方案價格太高,第一種提供的價值又不夠充足,還是第二種最合適”。

不過,多重報價的方法並非萬無一失。客戶可能會要求用最低的報價買最高報價的方案,並且誘使你分項列出每一項的單價。千萬不要這樣!這樣就給了客戶逐項還價的機會。

另外,客戶也可能要求你把第二種方案的價格下調。這種情況下,你要學會交換。要麼從方案中去掉一些對客戶來說不太重要的項目,要麼讓客戶提供一些對你有用的東西作為交換,比如:將你介紹給公司的其他部門。不管怎樣,談判的原則是:除非有所交換,不然不輕易降價。

其實,降價反而會讓客戶不悅。如果輕易地降低價格,會讓客戶覺得你的報價有很大的水分,減少對你的信任與尊重。而如果采用交換的方式,你既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又會讓客戶更相信你。

在戴特邁爾看來,多重報價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將銷售與客戶從對立的兩方轉化到同一陣營中來。當你提供多重選擇方案時,客戶感覺到自己是在主動地做選擇,而不是被動地與你展開價格拉鋸戰,因此談判起來就會更合作。

風鈴摘自《生意經》

俯視顧客的六個角度

隨著社會結構、經濟狀況與思想文化的多元,顧客的結構、特征與思想也變得多元複雜,這時是時候重新定義一下顧客的身份了,而不要把他高高在上地奉為“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