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過去了,“企劃”一詞對於國人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從最初的“點子大王”,經過廣告熱、營銷熱、公關熱……直到今天的全方位企劃,企業對於企劃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幾乎與管理同樣的高度,企劃已經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商業活動的各個領域,企劃的內容也愈來愈走向市場化、行業化、專業化、多樣化和深層化。這對於中國的大中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件可喜的事。
走進圖書館和書店,關於企劃技巧、方法和實務運作的書籍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而且曾一度熱銷。然而,在我們和企業人士的廣泛接觸中,卻時常聽到一些“抱怨”。經過了解和傾聽,他們的意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坊間的書籍固然種類不少,但大多千篇一律,觀點雷同;有些書內容寫得花哨,付諸實施時根本派不上用場;還有不少從國外翻譯的作品,新意是有了,但就是不能結合中國市場的實際。甚至一些書在翻譯的過程中,未能加以潤色和加工,致使語言晦澀,令人不忍卒讀。上述種種實際情況,確實反映了中國企劃類圖書的弊端。
“企劃”真的是那麼高不可攀嗎?有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鑒?……諸如此類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企劃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邏輯思維和演繹思維的綜合運用。由於企業活動的千差萬別和企劃運作過程的特殊性,企劃似乎應該更加偏向於有關理論和方法的提綱挈領式的探討,“法無定法”是企劃的原則。但是,很多企業在企劃過程中,卻經常麵臨相似的市場環境,或者同樣的企劃課題,尋遍相關的書籍或手冊,卻沒有可以借鑒的方法。能不能提供一些通用的企劃方法,以供企業在企劃運作時作為參考呢?答案是肯定的。
隨著中國融入WTO的進程加快,一大批外國的優秀品牌將陸續湧入中國市場,中國的企業也將走向世界,接受國際化市場的檢驗。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世界也是中國的世界!麵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我們的企業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又能吸收外國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從而造就更多的跨國經濟實體,振興我們的民族經濟,是擺在現代企業家麵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學習他人的經驗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捷徑。當有人問起牛頓何以會在科學領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時,牛頓坦然答道:“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中國古代哲人也曾經說過:“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誠然,借鑒頂級企業的成功經驗,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項成功的企劃,都要求企劃人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動態市場的精確把握,而從頂級企業成功的企劃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那些在商場上縱橫捭闔的商界巨子們,一方麵是卓越的管理者,同時也是傑出的企劃大師,他們憑著對市場精深獨到的認識和把握,締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商界神話。
鑒於上述種種原因,我們深入剖析了頂級企業的眾多經典企劃案例,從中提煉出能夠適應我國現代企業實際情況的企劃方法,並加以理論上的完善,編譯成此書。全書共分十章,有針對性地探討了頂級企業在企劃管理方法中的十種成功方法。它們是多元企劃法、互動企劃法、動態企劃法、造勢企劃法、專家推動型CI企劃法、差異化營銷企劃法、彈性定價企劃法、智能化產品企劃法、全球化品牌企劃法、智力型網絡企劃法。在編譯過程中,我們不僅總結和歸納了這些企劃方法的具體運用,而且附以大量的案例,希望能通過頂級企業在實際商戰運作中的現身說法,給讀者一個切身的感受。因此,本書不僅具有理論指導性,而且更具實戰操作性。
一個企劃人,不僅需要一種思維智慧,而且還需要一種運作智慧。尤其是作為一個新世紀的中國企劃人,麵對日趨激烈的全球化商業競爭環境,麵對國際同行咄咄逼人的氣勢,更需要一種大智慧、大謀略、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