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溫州人:魔鬼還是天使 (3)(1 / 2)

昆山初戰告捷之後,周芳就開始帶起了一個二三十人的炒房團,開始了南征北戰的生涯,北京、上海、青島、海南、重慶、成都……基本上全國的幾個大城市都去過了。

到現在,周芳已經做過十多個樓盤,對於炒房的生活,周芳覺得很快樂,去外地看房,還能觀光旅遊,難怪有的人說,炒房是溫州人的一種快樂生活。

但是外界對於這些炒房的快樂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稱其為天使,稱其為英雄,有人說他們是魔鬼,是十惡不赦的罪人。

愛其者說:“商機是要靠發現的。同樣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為什麼溫州人會不斷捕捉新商機,而許多人卻對此熟視無睹呢?隻有當越來越多的人捕捉商機的本領提高時,中國的市場經濟才會更加繁榮。”

恨其者說:“溫州購房團走到哪裏,哪裏的房價就一路攀升,對當地的百姓來說,則大大提高了購房的成本,結果導致許多老百姓隻能望房興歎。另一個值得警惕的是,溫州人大量購置房產商鋪後囤積空置現象嚴重,一些商場、商業街隔三差五地出現一些找不到房東的商鋪常年閑置,直接影響到商場的整體經營和形象。”

為此,胡宏偉談到,對於溫州炒房團的各種說法,無論是褒是貶,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從一開始,溫州購房者為了安家置業也好,為了商業投資甚至是投機也罷,其行為無疑屬於純粹的經濟人範圍。這與幾乎所有溫州人20餘年的創業史一脈相承:個人富裕,讓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日子過得更好。溫州人喜歡實話實說,他們從不諱言自己強烈的致富渴望,也從不以品格高尚者自居。”

的確,目前沸沸揚揚的外界輿論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溫州人依然在炒房,他們隻是留意地聽著,琢磨著,同時賺錢,並想辦法讓自己在大氣候的變化下依然賺錢。這就是溫州人,走在中國經濟最前沿、最敏感的一個商業全體,他們可惡又可愛,可敬又可怕。

他們就是像謎一樣讓人猜不著、說不透的溫州人!

驚人之舉,溫州民企進京“炒國企”

溫州人好像什麼都能炒,他們炒煤、炒油、炒房、炒藝術品,而最神奇的是溫州人炒什麼,什麼火,炒什麼都能發大財,在溫州人看來,好生意可以炒出來,大把的鈔票也可以炒出來。

現在,手握巨資的溫州人又開始盯上了北京的國企,2006年2月份,十幾家著名的溫州民企組團進京,目標瞄準的是北京第三次國企改革中的一些三類北京國企——包括輕工業下遊企業、高科技企業和文化產業。這一舉動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難道說大膽的溫州人要進京“炒國企”?

溫商進京豪情萬丈

溫州人是一群善於投資、勇於冒險的人,他們經商喜歡搶占製高點,溫州人搶占南京路、占領雅寶路這兩個地段的行為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特點。

對於一心想做大事的溫州人,上海、北京都是備受他們青睞的地方,尤其是北京——祖國的首都。

對此,有一位溫州資深人士介紹說:“能到北京投資,在溫州企業家看來,是一種非同一般的榮耀。”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一次溫企組團進京是接受了“北京產權交易所”(北交所)的熱情邀請的。

2005年的12月12~16日,為了更好地推動北京國企的第三次改革,引進外地先進的管理和經營理念,改善企業的經營機製,真正將企業引向市場,北京產權交易所(下稱),在浙江杭州、蕭山、寧波、溫州等民營經濟發達之地,開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傾情“商品展銷會”,包括180多個北京市國企招股項目、高科技公司及金融資產包。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浙江企業家關注、參與北京國企改製。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溫州商人我們非常歡迎。”麵對100多位溫州民營企業家,北京產權交易所常務副總裁楊淦的這樣一番話,引發了具有進京情結溫商的萬丈豪情。

這次引起了溫州人強烈興趣的項目包括北京路橋公司、城建集團、物資總公司、三元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以及幾家北京著名老字號,涉及房地產、製造業、酒店服務業、文化產業等十幾個行業。

對於早就眼饞“京城”這塊肥肉的溫州人來說,這次推介會自然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整個推介會現場的人可謂爆滿,前來參會的溫州企業家不僅坐滿了現場的100多個座位,而且又添了20多把椅子也還有人站在現場參會。可見,溫州的民企對於進京興趣有多大。

對於溫州民企對北京國企改革所爆發出的熱情,外界不少的人在驚呼,溫州人能炒煤、炒房、炒藝術品,這次肯定又來北京“炒國企”了,於是有人對於溫企進京看作洪水猛獸,不免有些恐懼和擔憂。

在《溫州周刊》的一篇專題報道中曾經寫道:“不少人士質疑,在房產、煤炭遭遇瓶頸後,溫商投資國企上,是否會像以前一樣,抬高價格,短期之內獲利就抽走資金?更有人士擔心,溫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方,溫商可能將企業地皮用作商品房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