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我的複仇:四十六、出境(2 / 2)

龍川告訴我們。果敢又名麻栗壩。關於“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Kokang ”,來源於科幹山的音譯;“果敢”二字係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果敢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麵積約2700平方公裏。果敢約有25萬人左右,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龍川說,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3世紀至14世紀,為中國元朝雲南行省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鎮康路軍民總管府和孟定路軍民總管府的領地。14世紀至17世紀,為中國明朝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17世紀至19世紀,為中國清朝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知州的“六戶”領地。明永曆十二年(1658年),明永曆帝朱由榔出逃緬甸。1662年,吳三桂率10萬清兵進入緬甸,迫使緬人交出朱由榔。之後,朱由榔的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北。果敢地區的漢人便是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隨永曆帝逃難的明朝將領楊高學家族統治果敢,果敢由此進入楊氏土司政權時代。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果敢地區使用果敢語(漢語),流通人民幣,通訊采用中國移動號碼,電力由中國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輸送。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1962年,中緬兩國劃界,本著“尊重曆史,照顧現實”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版圖。現在,那裏的生意也基本就是中國人在做,開旅店90%以上是湖南人,飲食、小吃、飯店基本都是四川人,少量的出租是安徽人的天下。在電視方麵,果敢地區先後出現了果敢特區電視台和老街電視台,都是私人辦的電視台。果敢特區電視台建在老街澳洲娛樂城。老街電視台分別建在老街雙鳳城和南天門山。由緬甸政府主辦的緬語電視台建在老街東城,主要轉播緬甸政府辦的緬語節目。老街電視台和果敢特區電視台播出的節目內容主要是特區的政策法規、奇聞軼事、開業慶典、婚喪嫁娶以及港澳台故事片。在果敢地區老街市,可以收看20多個電視台的節目。除上述果敢特區台、老街電視台、緬甸政府辦的緬語電視台外,可以收看香港地區和中國的多個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