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第一部《那裏的風》這也是我第一次嚐試用小說文體寫作,也可以說這一部是我的回憶錄,雖然許多人物是虛構的,卻是用我的回憶拚接起來的。而《生石花》就是我的第二部小說。要寫作這部《生石花》前,其實就在寫完《那裏的風》的時候,我就曾想過再寫一部。

可是,當我提筆起來時,我是複雜的,我的腦海裏一片空白起……

有時,我路過洛陽橋望著洛陽江,我會發呆起來,我在車窗裏感受著窗外吹來的海風,從那裏感受著海的氣息。望見那駕著小舢舨遠去的漁人,我會有一種激動,一種想寫一部關於海的,自由自在生活的小說。

因此,我想《生石花》與其說是我憑空構想出來的,還不如說那是心靈深處的一份渴望、一個祈求、一種沉默、一種呼喚,等待在時光河床上,望見生命洪波依然是湧動不息的。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能與我們平靜下來,好好說說話的人越來越少,這裏麵當然有我們個人的原因。但是,我希望世界是多樣化的,是個性的又能相互包容的。

出差回來時,在吉普車上與明儀一道。明儀是我的一個朋友,他比我小三歲,是我以前的一個同事,也是我覺得很值得交往的一個人,他的工作經曆與我的工作經曆可以說成是兩個背靠背往前走的人一樣。他是拿著高學曆,卻一直在基層踏踏實實地打拚,最後又能在機會降臨時抬頭抓住,可以說他是真正沿著自己的夢想行走,而再想想我自己,我覺得是可笑的。我可以說每一次跳槽或選擇我的起步都不差,我當然也曾量力努力過。

但是,結果往往是不同的。有時我會認為自己是在命運的玩笑中活著,後來我就不這麼認為了。反而,認為自己沒有真正認真為自己活過,寫這部《生石花》源於一次聊天,一次匆忙的聊天,也是愉快的一次聊天,就如我說的“多希望燦爛星河融化為一場夜雨,打破秋夜的靜默,給時空來回愉快的暢談。”

生石花一種多肉植物,當我第一次聽說它的名字時,我突然間覺得這種植物似乎成了一種風中的電碼或者是一種心靈的符號,它吸引了我,但我沒有找到自己想要得知的答案,不過我想我還是可以感覺得到它的存在。所以,我嚐試用了“生石花”作為小說的名字,來寫作這一部因“期待”而作的小說。

生石花?為什麼要叫生石花?其中,吸引我的地方是組成這花名的三個字:“生”,在我的直覺裏它代表了一種力量,一種緣於夢想,又基於生命的力量,這力量是無窮盡的,不可估量的。而中間的“石”字,則對於我來說更是喜歡了,剛開始聽到這個花名時,我就把它與石頭聯想去了,沒有想到它卻是一種植物,而非我所認為的如雨花石一類的石頭。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石頭,它代表的是一種信仰和永恒,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塊守望的石頭。第三個字“花”,那更是我所喜歡的,我認為花是一種形式,我喜歡它的怒放,如同一扇開啟起來的窗扉,每個打開心扉的人都是一朵綻放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