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保障思想
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展觀
作者:劉鍾元
【摘 要】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保障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保障思想的重要思想淵源。文章從四個方麵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社會保障思想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社會保障是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基礎;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是社會保障的最終目的;國家是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在社會保障中應起主導作用;社會保障水平必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保障思想(馬克思主義社會保障思想,在本文中特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保障思想。筆者特注)是馬克思主義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保障思想的重要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社會保障思想所揭示的關於社會保障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則,對於啟迪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保障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方法論原則,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下麵從以下四個方麵進行具體闡述。
一、社會保障對維係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保障對維係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會要正常發展,需要穩定的勞動力市場,而擁有穩定的勞動力市場的途徑是給勞動人民(勞動力市場的主體)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之所以給勞動人民特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創造社會保障所需基金的主體。馬克思認為,勞動者要創造社會保障所需基金,必須參與社會再生產過程形成剩餘勞動,剩餘勞動是社會保障所需基金的來源,是“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基礎”。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保障重要性的觀點,社會保障可以通過事後救助、政府主動的經濟援助,解除社會成員的後顧之憂,能夠幫助遭遇不幸事件的社會成員恢複正常生活並重新投入社會生產從而保證社會再生產所需的勞動力。所有這些可以在一定範圍內維係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的正常發展。
概言之,在這裏馬克思、恩格斯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是一個社會的經濟運行過程或者社會發展,都需要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定的儲備基金。這些儲備基金是通過社會再生產形成的必要的剩餘勞動來創造的,而進行剩餘勞動的主體是勞動者,因此必須通過社會保障來減輕勞動力麵臨的各種社會風險。這是保障社會穩定和社會正常發展的重要保證。
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一揭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保障思想中關於“社會保障是維係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的形成有重要的啟示。
二、滿足人的全麵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社會保障的最終目的
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保障目的的闡述是以他們主張的社會公平觀為切入點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保障的對象應該包括“一切勞動者和弱勢群體”,他們應該公平地享有社會提供的參與勞動權利和參與分配的權利。因為,他們是物資資料的主要創造者。在這裏,馬克思恩格斯提到的“參與分配的權利”裏就包含勞動者應得到從社會提供的社會保障的權利的內涵。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獲得生存權利是社會保障要實現的基本目標,也是最低追求目標。
社會保障所追求的目標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的,這一變化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對社會弱者的援助日益成為社會保障製度的重點”。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社會保障目標的變化特點,馬克思進一步指出,應把滿足人的全麵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把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和人類的自身解放作為社會保障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 恩格斯也認為,“社會弱者”真正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之後,通過社會生產組織方式的改變,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保證社會全體成員日益富足的物質生活,創造他們充分自由發展的條件。
“富裕是人的基本需求層次,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則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層次,前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後者則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要建立的社會保障的終極目的。
三、國家是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在社會保障中應起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