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優化分析(1 / 3)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優化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孫若寧

【摘要】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采取的手段,中央銀行隻有針對本國經濟金融狀況,選擇合適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才能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實現政策目標。本文從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傳導機製和實施效果入手,通過深入分析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國兩類貨幣政策工具運用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提出進一步改進和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的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工具 優化

一、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狀況

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走向和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麵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我國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在有效調節市場流動性的同時,保持了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具體操作中,中央銀行主要以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工具為主,以利率等價格型調控手段為輔。2010年以來為防止經濟過熱、有效控製市場流動性,年內6次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適時重啟3年期央行票據發行,同時通過對再貼現率和再貼現投向的調整,積極傳遞央行貨幣政策信號。在價格型工具的使用方麵,近年來央行一直不斷加大對利率工具的運用。2012年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擴大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2013年,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製全麵放開,金融機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建立健全,貸款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機製開始實行。同時,繼續完善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增強人民幣彙率雙向浮動彈性。2012年經銀行間即期外彙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的浮動區間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綜合來看,我國中央銀行綜合運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在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信貸合理投放,有效調節市場流動性等方麵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二、貨幣政策工具的傳導機製及實施效果

貨幣政策工具根據其影響經濟運行的方式可劃分為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數量型工具主要包括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價格型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彙率等。

(一)貨幣政策工具的傳導機製

一般而言,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從總量方麵對經濟產生影響,在操作中直接針對基礎貨幣和貨幣總量進行調節。中央銀行通過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市場總體價格水平並引導市場預期。中央銀行通過數量型工具可以有效的控製貨幣增長,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近年來,我國頻繁使用準備金率工具來對衝銀行體係的流動性。準備金工具在對於控製貨幣供應量過速增長,控製流動性和抑製通貨膨脹等方麵起到了顯著作用。在具體操作中,準備金工具和其他數量型工具一樣具有主動性、及時性、獨立性。在流動性過剩壓力持續過大的時期,中央銀行通過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可以及時、快捷、深度的凍結銀行體係的流動性,在有效抑製市場投資衝動和信貸擴張的同時,不會影響國內外利差水平,從而保持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是指通過資產價格變化,影響經濟主體的財務成本和收入預期,使經濟主體根據宏觀調控信號調控自己的經濟行為,並優化資源配置。市場經濟條件下,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由價格機製來引導和配置資源。以利率政策為例,利率是資金的價格,提高利率就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成本,使資金優先流向最有效率的投資。我國的利率分為三種:一是央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即基準利率;二是商業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存貸款利率,即商業銀行利率;三是金融市場的利率,即市場利率。在三種利率中基準利率是核心,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貸款利率影響商業銀行借入中央銀行資金的成本,以達到抑製或刺激信貸資金的需求,導致信貸總量和貨幣供應量的收縮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