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要論起來,以希洛人的實力想要擊退如今勢力龐大的斯巴達人顯然是不現實的,更遑論真正擊退他們,而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呢?
對於這一點不僅是漢尼拔兩人不感到樂觀,相信高坐於廟堂之上的眾希洛長老們也是心知肚明的,縱觀曾經的多次戰爭中,若不是英雄現身或者是占據天時地利且戰士們堅韌不拔,誓死不降,恐怕希洛人早已全數盡末於斯巴達人之手了。別看如今斯巴達人是四麵楚歌,疲態盡顯,像是難以為繼,但誰又能篤定的說斯巴達就一定無法挺過這一劫呢?
要是讓斯巴達人喘過氣來,或者說他們真要玉石俱焚,那麼與其有著世仇的希洛人便一定難逃一劫。
這就像是一把巨大而又鋒利的達摩克利劍懸在懸在眾位希洛長老頭頂,讓其不得安生。
不過恰在這時,羅馬使者的到來卻是給近乎於六神無主的希洛長老們指明了另一條道路,相比於同斯巴達人死磕,或者相信那些千裏之外的希臘其餘勢力,投入急於找到機會登陸半島的羅馬人懷抱也許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雙贏之法。畢竟希洛人是必須要想方設法存活下去的,要是僅僅靠漢尼拔等人和己方現有實力連這次進攻都很難擊退,又怎麼保全自己呢?
因此反複思索下民族的存亡終究還是占得了上風,相比於斯巴達人奔著亡國滅種的目的而來,羅馬人所開出的條件倒是優渥不少,作為羅馬共和國的朋友,解散軍隊,隻留下常備的守衛部隊成為羅馬高貴的盟友,最好的朋友,接受羅馬的保護!
顯明的對比下,眾位希洛長老在短暫的猶豫後終究還是選擇了一頭投入羅馬人的懷抱中。
而羅馬人呢?他們倒是也爽快,時不我待,隨著雙方快速的訂立盟約,使者滿意點頭,而後將一直響箭發向了天空,隨之出現的是三百餘名全副武裝,埋伏在群山之中的精銳甲士,他們的出現直接從側麵給了斯巴達人重重一擊。這支突然出現的異邦軍隊令斯巴達指揮官大吃一驚,旋即迎來的便是無比的憤怒。
不過能被英明的斯巴達國王委以重任的指揮官顯然也不是什麼莽夫,盡管憤怒無比,但他還是明智的選擇了退兵,不敢用如今對於斯巴達來說極為寶貴的兵力冒險,率兵遠遠退去,再將現狀報與王室後等待起了下一步的指令,希洛之圍得以緩解。
可這就苦了漢尼拔兩人了,偷瞥見希洛長老與羅馬使者訂立盟約他便知道大事不好,有心想要挺身而出阻止這一切,可仔細一想理智還是勸阻了他差點出現的莽撞行徑。
自己那什麼跟羅馬使者爭?
羅馬有能力能夠解希洛如今的燃眉之急,更有能力在未來成為希洛人安穩生活的絕大靠山,而他們所付出的不夠是貿易,法律與協同作戰的義務罷了,這對於手掌權利的希洛長老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對於即將麵臨亡國滅種威脅的眾多希洛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自己呢?
一紙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空頭支票?恐怕做的還沒有說的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