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勿貽來者羞。”
包公在這首詩中直抒胸臆,堂堂正正地表明了自己從政和為人的道德準則,即清心治本,直道處世。劉全看到這首包拯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首詩,不禁念出了聲。
此時正是在押人員的學習時間,大家端坐在活動室內看書的看書,讀報的讀報。劉全的猛然出聲打破了監室的寧靜,好幾個人不滿的看了他幾眼,劉全做了個對不起的手勢後,放下手中的舊雜誌,陷入沉思:現在的華夏官場,有幾個看上去有點正人君子的模樣?一個個奉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信條,拜倒在金錢腳下,鑽進錢眼裏不能自拔。或暗箱操作,醉心於權錢交易;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或大權在握,公帑國庫悉數成一己私產;置房產、買別墅、養情婦、******,不亦樂乎;揮霍浪費公款已是小菜一碟,中飽私囊成了家常便飯。台上仁義道德,台下男盜女娼,假仁假義,莫此為甚。華夏的官員假如有一半能像包公那樣為官做人,清心、直道、知恥,華夏官場就不會就是現在的狀況了。假如人生能重來一次,我一定努力進入仕途,做個包公一樣的好官!
可是,這可能嗎?劉全苦笑著搖搖頭。
這時外麵響起監管幹警劉謙的聲音,“劉全,出來一下,法院的李法官要見你。”
聽說是法官要見劉全,室內所有的人,心頭差不多都升起這樣的疑問:劉全的死刑複核下來了?
劉全的想法和其他人一樣,當即站了起來,如釋重負的出了一口氣,“也好,終於可以解脫了!”
31歲的劉全,因犯盜掘古墓罪、非法持有槍支罪、故意殺人罪被南湖省德澧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雖然處罰偏重,但不知何因,劉全沒有提出上訴。最高人民法院對他的死刑複核裁定書還沒下達。法院的複核結束後,他就要被執行死刑。對劉全來說,死神來臨的時間屈指可數。劉全的初戀情人在母親的壓製下和劉全分手後,他就開始混跡街頭,後來和幾個要好的兄弟開始了盜墓之旅。去年在盜掘漢縣一土司墓時,和另外一幫人狹路相逢,一言不合發生了火拚。劉全這邊傷了三個,對方死了一個,傷了五個。那土司墓在一村莊後山,火拚開始不久,就有人報了案,由於前幾年國家搞了個村村通工程,該村通了水泥路,派出所警察接到報案後全員出動,很快就趕到了現場,劉全掩護兄弟們逃脫時被警察抓住,最後被判處死刑。
會見提審室由兩個半封閉的隔間組成,每間不到10平米,一張大理石桌子隔著拇指粗的鋼柵,一邊坐著法官李揚帆,一邊坐著帶著手銬和腳鐐的劉全,現在是仲夏,牆角的立式空調噝噝的響著,空氣濕濕的,涼涼的。
最高人民法院對劉全的死刑複核裁定書並沒下來,李揚帆是來征求劉全是選擇槍決死刑還是注射死刑的意見的。
“槍決死刑這種死刑執行方式看起來不用花費多少錢,一顆子彈也就幾毛錢的事,但對犯人執行槍決,政府事先要設置刑場、立靶擋、插紅旗,執行時要戒嚴,僅戒嚴一項沒有百十來人的警力就不行,另外公檢法組成的車隊光人力就要幾十個人,另外還要一筆不菲的費用,這樣一算,槍決的附帶成本就大了,說是勞命傷財一點也不為過。
而執行注射死刑,相對應的成本比子彈的費用要大,但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上的花費就少得多。
反正都是要死的人,就為國家省點錢吧,我選擇注射死刑。”劉全對李揚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