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位名叫W.S.弗普蘭克的研究人員把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弗普蘭克進行的這項研究,證明了誇獎對人有著強大的力量,即便在無意識狀態下也是如此。
弗普蘭克先對學生平時談論政治的多少作了最初的統計。然後由實驗人員和他們每個人單獨談話,隻要學生一談到政治問題,實驗人員就會在椅子上往前動動身體,和學生熱情地交談,並全神貫注地聽對方說,有意識地表現出特別感興趣的樣子,而每當學生談起別的事時,實驗人員就以向窗外張望而不注意聽,擺弄自己的指甲或呆呆地望著天花板等方式使他重新回到剛才的話題。一旦學生回到政治話題上來,他就又全神貫注地聽起來,以此來鼓勵學生繼續談下去。
研究結束後,所有學生談論政治話題的比例都大大提高了。當問到他們與實驗人員的談話時,他們作出的反應是:“他挺好的,我們談得挺愉快。”用積極的話語和注意力的轉移來支配談話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種暗中肯定,這種方法使學生們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為什麼有教養的人遵守條條框框
有選擇,有標準,才會有品位。
新的社會生活觀念告訴我們,一味地追求金錢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也並不能改變和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獲取金錢的過程耗費一個人過多的精力和時間,而寶貴的生命在悄然逝去。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社會,金錢固然重要,但隻有金錢並不能使你獲得普遍的認可、尊重和賞識。有格調和品位的人才會受到尊重和欣賞。物質越來越發達的社會,人們反而變得越來越需要提高文化品位和生活格調。
為什麼那些有教養的人會在衣食住行上尊崇規矩和條條框框呢?因為人與人的了解大多隻能從日常生活所表現的喜好,也就是所談的品位、格調來表明內在的和背後的東西。你喜歡什麼樣的服飾和色彩,閱讀什麼書刊,說話的方式和腔調,家裏的裝飾格局,喜歡什麼運動和娛樂,甚至你愛吃什麼、喜歡什麼餐具等,都會表明你的情趣、教育背景、生活方式取向和財務狀況等等。
事實上,人的品位和格調在成年之前已基本完成。人可能會一夜成名或一日暴富,但不可能在一日之間改變生活品位。所以當我們仔細觀察很多“上流人士”時,通常會從一些細微的舉止看到舊日的痕跡,比如有些人盡管滿身都是名牌,但頭發可能散發著油膩的氣味,鼻毛可能粗糙地露在外麵,體臭,指甲裏塞著黑色的汙垢……
商人應該培養和定位自己的品位。商人的品位並不是來自富有或出身豪門,也不是擁有如何顯赫的地位。商人的品位最主要是來自內心的高貴品質。
當然,人們可以借助一些富有品位的服飾物品表達內心和精神。真正劃分社會階層的不是金錢,也不是權勢和血統,而是品位和格調。品位和格調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重要的是,品位和格調的提升,並不需要擁有很多的金錢。
表達感情時注意什麼
即使最美好的感情也不能隨便流露。
經常歇斯底裏大發作喜怒無常的人,太情緒化、太任性,她會影響周圍的人。要麼興高采烈大聲歡呼,要麼悲痛欲絕,這種做法永遠提高不了她的魅力,隻能適得其反。
表達感情要注意時間和場合。不光是表達感情的程度很重要,我們還必須考慮在什麼場合表達感情合適,即使最美好的感情也不能不加思考地隨便流露。
在某些場合,人們忌諱隨隨便便地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這樣做有可能造成誤解或被人利用,也是不明智的。
比如,你的女上司正向高一級的職位努力,這時你總在她身邊糾纏不清或向她訴苦:“我最害怕接受新任務,如果我拒絕接受,我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等。”
即使是友好的感情謹慎一點也沒有壞處。比如,你深愛著一位先生,下次向他表示愛意而擁抱時就不一定要抱得特別緊。
在你表達感情之前,最好設立一個思想過濾器,你可以這樣問自己:
(1)對方能否正確地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