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站
《冰封:重生之門》拖拖拉拉曆經多年籌備,終於湊了一把3D市場吸金力的熱鬧。雖然該片脫胎於1989年的經典港片《急凍奇俠》,但卻無法再和經典(如果那算經典的話)扯上半毛錢關係。尚有很大提升空間的人物造型、過於生硬的演員表演、可圈可點的武打動作,這些處處硬傷都讓《冰封:重生之門》成為一部莫名其妙的電影。那些說好的人,你們真的好意思麼?
假發
據說該片的投資巨大,因為主打大製作,籌備時間長不說,中間還數次超支超時,最後那場在青馬大橋大戰的戲,呈現出的十幾分鍾鏡頭就號稱拍了兩個月之久。好吧,這些都不是重點,花錢多並不意味著能出好貨,但是既然咱有錢,能不能把演員的假發給提升一下?你看甄子丹從我大明朝穿越到現代保留的那個古代頭,發際線的粗糙程度就似乎在說“我是假發”,如果說古代的頭發咱沒經驗不好弄,那麼本是現代人的黃聖依的假發能不能給弄弄好?柔和美懂麼?王寶強那一頭亂糟糟的假發就更不要說了,直接忽略吧,這就和片裏角色大部分都采取後期配音一個道理:失真!
3D
楊子在朋友圈說“#冰封#的確是迄今為止我所看到的最震撼的3D影片”。好吧,想必眾人很感興趣的是楊子看過的3D影片究竟有多少部?是不是隻有《富春山居圖》?在《冰封:重生之門》裏,最好的3D效果是字幕,怎麼看怎麼有,再一個就是打鬥段落中某些兵器的拋出會讓人有飛到麵前的感覺,但是,據說這種3D效果是最原(落)始(後)的呈現,也就是說簡單粗暴沒有層次感。雖然國內的3D技術在我們戴上3D眼鏡之後觀看銀幕都會變暗,可《冰封:重生之門》是暗中之暗,在摘下眼鏡放鬆的瞬間,突然意識到,咦?怎麼隻有字幕是重影?據說,又是據說,該片是3D實景實拍攝的!
中國隊長
王寶強在片中的武器是一個盾牌,說是盾牌已經給足了該片美術的麵子,長得像東北大鍋的鍋蓋還好意思跟美國隊長的盾牌相提並論?在片中,盾牌的使用率也不高,幾乎就是在最後那場青馬大橋(無數次被主創提及)的打鬥戲中出現使用的,而且盾牌大得有點像居民樓上接收電視信號的衛星天線,因為它大得幾乎把王寶強都遮蓋住了!如果說孫悟空是騰雲駕霧,那麼王寶強就是被盾牌挾持。向美國隊長致敬?還是算了吧,中國隊長都太那啥。
看不見臉的打戲
號稱宇宙最強的甄子丹在整整演了超過大半的獨角武打戲之後,(其實也就是調戲一下小混混,為妞解解圍啥的),終於在影片還差十幾分鍾就要結束的時候,和王寶強等眾人彙合,開始了快動作和慢動作虛實結合的交戰。慢動作即是一些不用位移的拳腳展示,以及被踢飛或者受到傷害時配合煽情的鏡頭,快動作基本采取的是全景或者大全景拍攝,兩人或一群人打得熱火朝天,卻都有一個共同點,不大看得清臉,這是替身還是替身呢?
各種跳戲
造成跳戲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剪輯師腦袋缺氧,二,沒有足夠的素材去完成合乎邏輯的剪輯。雖然這是一個穿越劇,也不意味著可以在劇情邏輯上荒誕啊大哥。比如你會發現王寶強幾乎隻在片頭和片尾出現,中間全是甄子丹的獨角戲,外搭上楊子力挺的黃聖依。甄子丹莫名其妙成了劇中黃聖依老媽口中的七叔,老媽又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最後的交戰中,幾兄弟一見麵不分青紅皂白地廝殺讓人覺得古代人就是認死理,在甄子丹受到重擊後,王寶強心疼地朝他大喊“二哥……”又讓人瞬間恍惚,這……前一秒還是敵人,後一秒就無障礙地和好了?
為了續集的結尾
本來就是基於1989年的港片《急凍奇俠》的故事基礎所翻拍的《冰封:重生之門》,對於國產3D武打大片,大家的期待值一般都不在於3D效果,在於打鬥上能夠更精彩就不錯了,可誰想到還有續集呢?當你經曆了一個半小時各種跳戲的拚接、各種演員失真的演出,突然發現,故事就這麼匆匆結尾了,活生生剝奪了你在心理和視覺上追求邏輯完結的權利,用幾行字幕告訴你吧啦吧啦吧啦,總之意思就是請期待續集。恐怕這個時候大部分人的畫外音都屬於爆粗口級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