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
草莓音樂節上張曼玉嘶啞不著調的開腔和MIDI音樂節上後海大鯊魚的樂手因被中斷的超時演出而背後飛踹舞台導演,成了五一小長假期間人們一邊擁堵在景區和公路上,一邊把玩的好笑不好玩的段子。
張曼玉獻唱的好笑之處是,愛熱鬧的人終於感到了滿足,他們如願以償地第一時間聽到了自己女神如泣如訴的歌聲,但卻又在響當當的一瞬間之後爆發了猛烈吐槽。在此後的事態發展中,最好笑的是不加V木子美老師打開了cosplay功能,為不朽名曲《甜蜜蜜》再添新版。
不好玩則是,這樣的登台獻唱雖能看出張曼玉本人的放鬆和隨性已抵達境界,但畢竟將玩票兒的歌聲隆重地公之於眾,這當然也是演出商的一次“陰謀”得逞。
而後海大鯊魚因為自己的歌沒演完,或者對於舞台上的激情演出尚沒有盡興,對現場導演要求停止演出的警告不顧而繼續搖滾,在被導演強行拔掉音響插頭後,竟然從背後飛踹導演,這當然算是一樁鬧劇,好笑但不好玩。
搖滾音樂節上的所謂規矩和素質,不該用文明來束縛,所以打人和導演在強製樂隊停止演出過程中對觀眾豎中指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他們事後麵對此事的態度。一個稱“沒打夠”,一個對粉絲耿耿於懷的豎中指一事閉口不提,這都稱不上什麼美感,而是一樁結結實實的客觀反映中國音樂現場和音樂人之拙劣的例子。
回到張曼玉那被期待的歌聲,從《甜蜜蜜》一開始就被網友形容為“悲劇開始了”、“車禍現場”。接下來便是呼天搶地的惋惜、諷刺和吐槽。可是如今口若懸河嘲諷張曼玉的,首先,難道你們這是第一次聽到張曼玉開口唱歌?倘若聽過電影《清潔》裏插曲和那個現場版的《Visionary Heart》,仍對之抱有期望?其次,一個人可以出於很多理由想唱歌,但之所以可以從KTV走向舞台中央,難道不是那些無良商人的煽風點火和熱衷起哄並號稱情懷滿天的圍觀者合手推出的嗎?
對於當事人自己來說,張曼玉在草莓音樂節上的登台一吼,證明了人不管身處逆境還是順境,都可以追求所謂的夢想。我們喜歡從小就樹立一個夢想,以至於可以就此高尚和堅定並自以為有質量地活下去。可是夢想究竟是什麼呢,宮崎駿在《起風了》裏告訴我們,夢想可以是夢中在藍天飛翔,也可以是最終變成殘骸和碎屍的戰爭狂野之夢。哪一個更真實,哪一個更逼近人類的認可的美好?而所謂夢想的結果往往是破滅,區別是,有的直接破滅,有的得逞之後看見虛空再破滅。
張曼玉那猶如吃了雲南小米辣椒灼傷喉嚨後的左小祖咒般的歌聲,已無需單純地去審美,這是台上、台下以及幕後唯利是圖之人聯手攢出來的一個行為,是“作”出來的一種情趣。
這還不夠讓你滿足嗎?當煽情、勵誌、雞湯等等被越來越多智力一般的人輕易識破後,那麼就趕緊著手找到新的玩意兒,以便打發我們大量滯留空閑無聊的時間和空洞無處安置的情懷。
那麼,所謂樂迷或影迷、書迷帶著慈悲而矯情的期待,就該一次次如約而至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