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作者:本刊編輯部

策劃人小語

你舍得為自己花錢嗎?

So easy!老公總是說我亂花錢!

看到這段對話時,女人們大多會笑而不語,彼此心照不宣。

女人和購物,似乎天生就是一對姐妹淘。如果世界上沒有女人,估計90%的商店都要關門;如果世界上沒有商店,估計90%的女人都會在家憋死。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對姐妹淘每時每刻都能和諧相處,有時候,她們更像一對冤家。比如,有些女人過於瘋狂地為自己購買名牌衣服和化妝品;有些女人可以給丈夫買上千元的衣服,卻隻給自己買十幾塊錢的地攤貨;有些女人手裏攥著一把錢,愣是花不出去……這時,花錢不是一種爽快的享受,反而是種擰巴的“折磨”。

她們為何願意在這種“折磨”中痛並快樂著?你是否知道,女人購物背後隱藏的秘密是什麼?心理專家說,“會”給自己花錢的女人幸福感更高,你相信嗎?

故事1

從純爺們兒到暴露狂的敗家之路

講訴人/琳漪,30歲

大家都說我敗家,是,我承認。每次打開衣櫃,我都能發現無數買後根本不穿的名牌衣服;拉開梳妝台,光用了一兩次就扔在那裏的眼影盤就有30多個。有時,我知道不應該買,可隻要店員在邊上說一句“真好看”,我就控製不住自己。

從我現在的打扮,你根本想不到,小時候的我又醜又像個“爺們兒”。

我爸和我媽是公認的俊男美女。在我家那一片兒,我媽就是美女的代名詞。她一懷孕,就有無數人發出篤定的預測:“他倆生出來的孩子肯定好看得要死哦。”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我卻醜得要死,用我媽的話說就是“一臉喪氣,一點不討喜”。

因為醜,我媽打心眼裏覺得我給她丟人。一直到12歲,她都固定給我剪“小丸子”頭,說這樣能遮著胖臉。而且,我媽不帶我去理發店,都是她自己給我剪。後來我明白了,理發店對她來說是神聖的地方,她要在那裏燙最時髦的發型,享受眾人的讚美。如果帶我去了,她就要接受質疑的目光和紛紛的議論。

我媽從沒給我買過一條裙子,都是小襯衫、背帶褲。有將近半年的時間,我一次次向我媽軟磨硬泡,想買一件和同學一樣的粉紗裙穿。終於我媽開了口:“期末考雙百就給你買。”可等我美滋滋地抱著成績單回家後,我媽卻說:“還是不能給你買,人家穿上是小公主穿紗裙,你穿上,整個一小狗熊裹紗窗。”

上初一時,全年級的女生都流行偷媽媽的絲襪穿,我也偷。我媽發現後火冒三丈,當著三姨和表妹的麵,逼著我把絲襪脫下來,然後嫌棄地扔進垃圾桶,還對我吼:“我的絲襪都是高級貨!再說,憑你這長相,你配穿嗎?”

從那以後,我對漂亮衣服基本上沒有向往了。逛商場隻逛運動裝那一層,什麼寬鬆、什麼肥大穿什麼,還特別愛穿我爸的大襯衫。到了高中,我變本加厲,頭發剪得賊短,跟著男同學一起混,被譽為班上的“第一硬漢”。

高考後,我執意報了外地的學校。踏進大學校門的那個瞬間,我清楚地告訴自己:這個地方誰也不認識你,你不用再裝爺們兒,不用再當“硬漢”。為了重新變回女人,我幾乎把所有的生活費都用來買衣服和化妝品,錢不夠了,就找各種理由管家裏要。第一次化妝,從隔離粉底到各種眼影唇彩,我一下就買了8000多塊錢的。我控製不住自己,仿佛不這麼做,我就完蛋了!大一寒假我沒回家,謊稱要在這邊打工,其實是去醫院割雙眼皮、做抽脂手術。當疼痛一波波向我襲來時,我竟然有著巨大的快感,十分享受麵目全非的自己。

大一暑假回家時,連我媽都認不出我來。我穿著露胸露背的連衣裙,踩著高跟鞋,燙著大波浪,扭著進了家門。我媽看了我這副樣子倒沒說什麼,隻是第二天就把她的大波浪剪短了。即使我變成這樣,她也以和我有著同樣的發型為恥!那個暑假,我震驚了所有高中同學,也承受了我媽將近兩個月的冷嘲熱諷:“都是名牌管什麼用啊,金子堆金子就是美?再貴,你不會搭配也是一個土字!”

我壓根兒不想管她說什麼,並一發不可收地買名牌上了癮。工作後,我掙得不少,但基本月光。我把所有的錢武裝在外表上,其他的一切都可忽略。我知道“美女”隻是個泛稱,是個女人就是美女,但仍然陶醉在店員一邊叫我“美女”,一邊溫柔地為我包衣服的感覺裏,以致於就算在淘寶能買到便宜貨,我都不願意省那份錢。

這樣的我,是不是挺變態的?

專家點評

琳漪的媽媽是個典型的“自戀母親”,在她看來,孩子不是人,連物件都不是,而是用來增加她的價值感的東西。琳漪的出生就像老天爺扇了她一巴掌,對於這個沒法幫她“爭臉”的孩子,她恨不得孩子根本不存在。媽媽不允許琳漪有自己的願望,而是告訴她:你唯一要幹的事就是遮醜。而且媽媽這麼說時,孩子似乎不應該難受,誰讓你長得醜呢?所以琳漪長大後,自身的價值感不是低一點的問題,而是負能量。她同樣會用討厭的眼光看自己:你為什麼這麼醜?如果你漂亮一點,媽媽就愛你了。於是她拚命花錢讓自己變漂亮,買衣服,買化妝品,甚至整容,整個購物行為已經有一點強迫的意味。她這麼做,無非是想對媽媽說:媽媽你看看我,我都這麼漂亮了,你可不可以喜歡我?這個“媽媽”不一定是現實中的母親,而是她內心代表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賞的那部分。

琳漪的“硬漢”舉動是一種極端的逃避。本來女人是個多元的標簽,代表著母性、善良、溫柔、美好等等,但在媽媽眼裏,女人是單維的,就分為兩種:漂亮和不漂亮。在這個維度裏,琳漪永遠都是失敗者,隻好逃到另一個世界:我是個爺們兒,你不能說我了吧?一個人逃開自己的身份時,看起來是主動的,其實是悲傷的,因為她原本的身份拋棄了她,她沒得選。所以當她可以選擇回到女性身份時,會拚命打扮自己,想成為這個世界中成功的、有價值的一員。

琳漪所有的購物行為都是為了解開童年的心結,在這種心理下的消費毫無理性可言。她不是為了東西埋單,而是為了那一瞬間別人欣賞她的眼光埋單。如果琳漪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全麵地認識女性世界的標簽,或許她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欣賞自己,更加理性地消費。

故事2

總也花不出去的錢

講訴人/小諾,32歲

都說女人愛買衣服,可對我來說,買衣服曾經是個很大的障礙。

這也許和我的“跟屁蟲”生涯有很大的關係。我有一個大我4歲的姐姐。小時候,我穿的都是姐姐的舊衣服;讀中學後,我所有的衣服都是姐姐挑選的。因為和姐姐讀的是同一所學校,媽媽幹脆把我的零花錢都交給姐姐保管和支配。

有了姐姐的照顧,我覺得一切都很省心,等去外地讀大學後,省心就變成了窩心。開學第一個周末,同宿舍的女生去商場采購,買回一堆花花綠綠的衣服。看著她們穿新衣服,我頓時心生羨慕。第二個周末,我帶著幾百元錢去商場,可麵對款式各樣的衣服時,我挑花了眼,看看這件,又放下那件,怎麼也拿不定主意。那天,直到紙幣被我捏出了汗,商場快要關門了,我也沒把錢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