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檔案是國家檔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文化藝術的寶貴財富。它全麵係統地反映了藝術生產、藝術研究、藝術教育的曆史麵貌和工作成果,反映了各個藝術門類發展的過程,記錄了表演藝術家、藝術研究者和藝術教育者的足跡。同時它也是進行藝術創作、研究、史誌編纂、藝術交流等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來源和保障。科學管理、有效利用藝術檔案,對繁榮和發展文化藝術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就新時期藝術檔案如何在藝術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談幾點個人休會。
1 努力學習科學發展觀,全麵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檔案工作者要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科學發展觀是檔案工作者的思想理論基礎,要不斷加強專業知以的學習,全麵提高綜合素質。
首先,要實現對數量劇增的電子檔案和新型檔案載體的管理和利用,必須加強計算機知識的學習運用。電子文檔不再是直觀的紙質文件,它需要借助現代化辦公設備才能閱讀、利用,電子文檔也必須利用計算機才能對其進行處理和傳遞。
其次,要加強對專業和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知識結構和水平。藝術檔案中由於專業分支較多,如美術就分國畫、油畫、工藝、動漫、雕塑、環境、版畫、設計等諸多專業,相互間觸類旁通。對於藝術檔案工作者來說,在為眾多藝術¨類的教學過程服務中,要想發揮藝術檔案的服務職能,擴大知識麵和提高藝術修養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增強服務意識,轉變重藏輕用的管理觀念
檔案自形成以來,因其周期長又多為原始記錄等原因,造成了檔案長期處於一種較為“封閉”的狀態,甚至在一定範圍內成為“禁區”。對於利用者的限製也偏多、偏嚴,致使大量寶貴的檔案信息沉睡在檔案室、館內。改革開放以後,檔案工作的重點也由過去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閱等基礎工作,轉變到對檔案內容的研究和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來。如果我們檔案工作者的指導思想仍然是重藏輕用,停留在“保管員”、“衛生員”水平,勢必會落後於時代發展。檔案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與時俱進。同時檔案也隻有在利用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身的價值。
針對藝術檔案中“藏”與“用”這個矛盾,我認為可采取兩種辦法解決:一是對曆史照片進行翻拍、掃描,使其成為電子照片,便於使用和外借;二是配備電腦刻錄設備,將一些珍貴的藝術檔案如原聲音像複製下來,刻成光盤,加以保存。
3 充分發揮藝術檔案作用,不斷提升藝術教育教學質量
藝術檔案的載體形式較多,既有品種的豐富性,又有管理的複雜性,這在其他種類的檔案中是不多見的。過去一些著名老藝術家的原聲唱片、磁帶、錄像等珍貴的藝術檔案,是不能隨便外借使用的,一是怕丟失,二是怕磨損、磁化,但其珍貴價值無法體現。
針對藝術類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較差、形象思維豐富的特點,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藝術檔案資料,采用多媒體電化教學和教師授課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戲曲教學過程中配以老教師、老藝術家原聲的音像、曆史圖片,可使授課內容更為直觀、形象,也更易於學生理解掌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但提高了檔案的利用率,也使大家對檔案的實用價值和檔案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
4 強化藝術檔案工作的重要性,為教學、科研提供可靠依據
學校應該將藝術檔案工作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記錄了學校的發展、沿革,更為學校的教學措施、科研課題、課程設置提供了參照。如藝術教育中戲曲劇目教學,它是集文學、音樂、美術、雜技、歌舞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老師在劇目的選擇上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行當的比例,又要考慮到導演、舞美、音樂、劇場等諸多因素的製約,既要遵循原有風格,又要有所創新。而藝術檔案中的戲曲劇目檔案就可以為教師提供借鑒、參考和曆史演出資料。就拿常香玉大師的代表劇目《斷橋》、《紅娘》為例,它是旦角行當的必修劇目,也是戲曲教學的保留劇目。老師在給學生排戲時,不能照抄、照搬原樣,而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相應的取舍改動;同時還要參考借鑒藝術檔案中收藏的京劇、越劇、秦腔等不同劇種的音像資料,進行劇目教學的二度創作;此外,豐富的藝術檔案資料還為老師們進行專項課題研究、學術論文的創作提供大量最真實、最具權威性的依據。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文化藝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當今藝術的多元化發展,也對藝術專業教育和藝術檔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發展契機。我們隻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才能適應社會發展,才能更好地把檔案工作做好,使其真正發揮出其藝術價值,更好地為藝術教育服務。
(作者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來稿日期: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