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繼承先輩思想何為重,
一大早,三人又迫不及待地聚集到了書房。
“這首詩的大意我想大家也很清楚,其中的典故主要出自於《莊子》一書中的《逍遙遊》一文:莊周在人世間探求事物的本質,(為了求知)他毫無畏懼地深入沼澤大川,不恥下問於路邊白骨,甚至在做了化蝶的夢後都不忘研究其中的思辨哲理;(莊周他所述之事中)姑射山上的仙子乘雲氣,禦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她精神凝聚(神情專一),可使萬物不受到傷害。堯(雖然)安定天下之民、治理國內的政事,(但是不究事物的至理、不得大道)終究是要生老病死,化為黃土埋葬於地下。”丁琳仔細地研究了這首詩,“相對這首詩的內容而言,我覺得最後的‘南山遇仙記’更有價值,至少我們知道了這條通天之路在——南山!”
“這詩的意思肯定不止這些。但是至少從詩裏敘述之人為道家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的莊子,就可以和畫卷中的道裝老者,道觀起到相互聯係的作用。”方正看了丁琳和廣平一眼,“古人的治學是嚴謹的,特別先秦時期——那個時期的學士為了將自己的知識‘貨於帝王’,對自己的觀點都千錘百煉。其中的思辨方式以及哲理,無論古今,都閃耀著絢爛無比的智光慧芒!如今,這種光芒雖然隕落了,但是——至少在秦漢時代,卻深深地銘刻在每個有識之士的腦海中!”
“是啊,那些都是無比珍貴的遺產。相對於流傳下來的書麵知識,他們的思維方式、哲學體係,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更為寶貴,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之所在。這些才是我們現今的學者要好好鑽研,而不是一味地隻在那裏雕字琢句——這不是舍本逐末了嗎?!”丁琳有點憤憤,她至今仍對自己的大學畢業論文被老師評為“異想天開”而耿耿於懷,“我們要的不僅是承前,更要啟後。否則,在後代的眼中,我們將成為沒有思想的‘精神貧民’!”
“就是,荇荇說她的一些朋友出國後被老師宣布為‘放棄品’,更過分的老師甚至譏諷說——他認識的中國人邏輯思維能力與猿人相差無二……什麼玩意兒!”廣平右拳狠狠地擊打在自己的左掌心,“我們中國人在‘百家爭鳴’的時候,他們這些發達國家的先人才剛直立形走,還穿著草裙跳肚皮舞,用石頭打鳥玩呢!”
廣平的言論引發了方正和丁琳的笑意,“先人的思想瑰寶我們是要好好的繼承下來,並且傳承下去。與那些爭做‘帝王謀士’的儒、墨、法、陰陽、兵家不同,莊周及他的門徒們嚴肅認真的思考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宇宙的本質,物質的起源,自然的根本規律——他們是那個時代真正的智者。雖然他的觀點被評為‘其辭難知’、‘大而無當’,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相當程度上超越了世俗觀念和物質天然屏障的局限!”
“這畫的作者說不定和我一樣,也是個極為欣賞莊子的人。”方正不動聲色地將話題往畫卷上引,“南山,是這條通天大道的大至範圍。究竟這南山是指南麵的山呢?還是指名叫‘南山’的山?”
“我們先看看其他環節,是否能得出什麼啟發。”丁琳冷靜了下來,仔細地觀察著畫卷,喃喃道:“日照青山,一間道觀,一群人,一個人,一個八卦,一個小鼎……能映射出地點的隻有道觀和這一群人。”
“什麼服飾?”廣平拿著放大鏡對著左下那一群跪拜的人猛晃。
“你就放棄吧!國畫重意,能讓你看清楚他們是在幹什麼就不錯了。這些人的衣著和麵部幾乎不可辨識,沒有什麼意義!估計隻是在描繪當時所見的場景而已。”方正頭有點大。
“那就查,我們查‘南山’這個詞,所有有關係的都檢索出來,一個一個排除!”廣平性子一上來,當下就打開了電腦,搜索起“南山”來。
“關於南山的消息有幾條可能有價值:
一、青海西寧南山;
二、煙台南山;
三、三亞南山;
四、秦嶺山,具體指終南段——終南山。
“哇哈哈,電腦的力量是無窮的,搜索引擎是無敵的!”廣平狂笑起來,“Comeon!答案就在這裏,單選題。”
仔細的查看了有關南山的信息,丁琳先在紙上將西寧南山和三亞南山“叉”掉。
西寧南山故稱雪山,當地人稱照碑山,如果此畫真在西寧所作,也應該稱之為“雪山遇仙記”或者“照碑山遇險記”;至於海南三亞,在當時估計還沒有人,或者隻有土著,怎麼可能建道觀?!
“不用看了,就是終南山了!”廣平興奮的跳了起來,“終南山、全真教、丘處機、古墓派、小龍女!有道教,和老道士、道觀掛上鉤了。就是它了!”
“為什麼不是煙台南山?”丁琳也有點興奮,雖然她也讚同畫中的所謂“南山”就是終南山。
“這還要問?!煙台南山什麼出名——南山大佛——那是佛教!我們的通天道長會讓準提和接引到他的地盤撒野?!聖人爭的是臉皮,早把他們給打回去了。”廣平胸有成竹地回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