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聲聲,會同館內,禮部尚書李原名、殿庭禮儀司司正趙善正、禮部主客司司正陶壽亭幾人輪番和各國使節把酒對飲,各國使節自是盡興舉杯。
朱栴(zhan)也被各國使節的舉杯相敬而暗自拿捏,自己若滿杯喝了怕是年少不勝酒力,若不喝又恐讓使節們誤會,遂舉杯在唇間意思意思後,便將杯中酒倒在一個碗裏,待碗中的酒積攢後,陳媽便上前給眾人行宮廷女禮後,大方的將酒碗遞於身後的馬世勳、史大亮、趙可兒幾人喝了。
如此以來,李原名和諸位使節們也是看在眼裏、喜在心上,眾人自是知道十六殿下年少,且他代表了大明皇室於各國使節同樂,足以說明大明天朝對各藩屬國的重視。
“十六殿下,本使節代表高麗國敬殿下,雖是一杯薄酒,更是大明上國和高麗兩國的交好見證。”高麗使節離席,舉杯到了朱栴麵前,恭敬道:“本使節先幹為敬。”
高麗使節一幹而盡後,朱栴莞爾一笑,將酒杯舉到了唇間。
朱栴正要幹了杯中酒以示誠意時,其它各國使節紛紛離席,舉杯敬十六殿下,如此一來,朱栴也隻有微微笑著大方舉杯,和諸位使節一一示意。
最高興的當數禮部尚書李原名,今晚的接風宴有十六殿下的坐陪,盡顯了大明天朝對各藩屬國的重視和交好態度,各位使節也是滿意盡興。眾人盡興,可是苦了馬世勳、史大亮、趙可兒三兒,朱栴看在眼裏,還是疼在心上,這幾位兄弟這了大明就差舍生取義了。
眼見得酒宴進行的很是順暢開懷,李原名還是示意了陶壽亭,陶壽亭便悄然離席除了宴會廳喊來了館夫,讓接著燃放煙花。
隨著一陣爆竹聲,會同館內再次燃放起了煙花,眾位使節們便再次紛紛離席出了宴會廳賞起了煙花。朱栴看著使節們開心,也是高興,他輕輕喊過了李享,再他耳邊低語了幾句後,李享除了客堂。
不時,高麗使節微笑著進了宴會廳,到了朱栴麵前。
“十六殿下,可是要對本使節說什麼?”高麗使節抱拳道。
朱栴莞爾一笑間,一擺手,張秀才雙手奉上了臨摹的高黎娘娘畫像,朱栴抱拳輕聲道:“不滿使節,本公子有一事相求,還我那個使節相助。”
高麗使節一陣驚喜,大明上國的皇子有求於自己,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是促進兩國交好的絕佳機會,想著,使節抱拳道:“不知十六殿下有何事吩咐本使節?本使節一定盡全力完成上國殿下的囑托。”
朱栴接過張秀才手中的畫軸筒,道:“著畫軸裏是兩幅高黎娘娘的畫像,煩勞使節帶回高麗,交與兩位娘娘的家人,並請使節代為打探兩位娘娘的家人近況為盼。”
高麗使節聞言,撲通跪了下來,沒想到十六殿下居然是為了兩位高麗娘娘代傳家書,這可是冒了天大的風險的。
“十六殿下,本使節一定不讓兩位娘娘失望。”高麗使節落淚間,雙手舉國頭頂,接過了畫軸。
“還請使節保密,否則兩位娘娘會性命不保。”朱栴再三囑托。
高麗使節再次抹淚間,將畫軸牢牢抱在懷中,趁著其他使節欣賞煙花間,朝會同館南館高麗使節的下榻處奔去。
看著館驛街上空燕懶得煙花,潭王朱梓還是多看了幾眼。一行人下榻在千步廊外不遠處的一家客棧下榻,這是朱梓屢次進京後的下榻的老地方,直隻下榻這裏隻是他的一個幌子,更多的時候他都是留宿再皇宮。
主仆一行人下榻客棧後,朱梓喚來了侍從王喜和內侍紀廉。
“你二人在客棧外留意著,‘金刀’他們該是也在今晚到達,依著宮裏的規矩明日就是使節團們奉天殿前曬門單的日子,本王的賀禮也該準備到位了。”
朱梓所說的曬門單,指的就是各國朝賀使節團來京下榻會同館後,將賀禮造冊呈報禮部及各司,再有禮部和各司查驗造冊,統一在規定的日子到皇宮展示出來,這一天也是皇帝朱元璋統一接見各國使節的大日子。過了曬門單的日子後,大明朝會在會同館開放三日,由各國使節依照大明朝配給的堪合數量和大明商人自由交易三天。
“回王爺,小的這就去客棧外候著‘金刀’他們。”說完話的王喜抱拳退出了朱梓的客房。
“王爺,此次進京的不知有幾位也爺,王爺要見哪位爺,須早作打算。”內侍紀廉輕聲道。
朱梓掃了紀廉一眼,歎了口氣道:“依照諸王王兄的勢力,秦王、晉王、燕王、周王均是要見得,這幾位王爺各個都不可小覷。至於楚王、蜀王他們,就看本王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