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超的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春光熠熠(1 / 2)

高超的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春光熠熠

學術研究

作者:魏平

摘 要 著重分析高超的教學手段對教學的作用,提出讓語文課堂春光熠熠的美好設想與實施。

關鍵詞 教學手段;語文課堂;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10-0004-02

1 語文教師頭腦中必須充滿創新教學理念

創新者,認識能力提高之根源,實踐能力增強之領袖,民族進步之法要,社會發展之道本,人類前進之金繩,語文教學工作之指南;創新,其超萬物而獨尊,曆百代而超然。有了創新思想,即可提高覺悟、提升素質;有了創新思想,即能義海湧胸臆、智嶽凝耳目。創新,不可或缺;創新,至堪重要。創新使工作增加了意義,讓語文學習饒有趣味,讓課堂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語文教學注重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思想,教學要設身處地,理解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人才,培養每一個有潛力的學生,關注每一個後進生,把以人為本的觀念滲透於每一個教學工作中的細小環節,擴大教師的凝聚力,增強陶冶的力量,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遇到問題迎頭趕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積極借鑒先進經驗,提高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讓語文工作的創新日臻完善。

2 利用故事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故事,人人喜歡,高中學生亦複如是。講《蘭亭序》的時候,筆者便對學生講起了故事:“那次曆史上的著名集會,名家濟濟,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不負眾望,寫一文采斐然的序文,記錄了這次雅集。王羲之當時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價值連城,舉世無匹,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永,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王羲之真跡達三十餘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梁上,從不示人。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這就是極富戲劇色彩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一說,辯才知騙,當即暈倒,醒來,撞柱身亡。太宗聞說,歎曰:‘我之過也!’1300多年前,熱愛書法藝術的皇帝唐太宗把《蘭亭集序》帶進昭陵殉葬。《蘭亭集序》到底所值幾何?黃公望畫作之冠《富春山居圖》,震驚世界,即號稱‘畫中之蘭亭’,由此可見《蘭亭集序》價值之一斑。”這個故事,故事套故事,藝術牽帶藝術,學生聽得如醉如癡,下課鈴聲響起,他們意猶未盡,沉浸其中,這樣,教學目的就輕而易舉地達到了。

3 課程設置不要蹈常襲故

眾所周知,課程設置個性化與多樣化會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如何製定就需要教師悉心研磨了。語文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惟其如此才能夠適應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在教學中要采用開放模式教學,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充分的發展空間,讓他們不僅僅有自覺性,而且要有自主權,讓他們根據自身的條件、個人愛好選擇自己喜歡學習的特殊項目。教師因材施教,給予每一個學生充分的幫助,給學生創造條件,以多樣化的課程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以無限的關心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價值,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讓終生語文學習的觀念在他們的心靈中逐步形成。

4 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